乳癌術後復健運動與淋巴水腫的預防

彰化基督教醫院 復健醫學科 劉真真 主治醫師
出處:癌症妨治季刊第二期之乳癌
Posted:2010.03.10 

很多乳癌病患,因接受手術切除淋巴結及放射線照射淋巴結,導致淋巴系統功能變差,因此產生上肢淋巴水腫。上肢淋巴水腫,其實蠻常見的,在平均每5-6個乳癌病人中就有一個。但淋巴水腫到底是什麼呢?

淋巴水腫是體內淋巴循環至肢端,卻無法順利循環回心臟,而造成淋巴液堆積在肢端組織中,久而久之肢端淋巴管因近端阻塞無法回流而膨大,肢體便腫起來了,隨著循環不良及組織皮膚腫脹,更易引起慢性發炎、感染,組織逐漸纖維化,肢體逐漸變硬,到了末期就會形成類似象皮腿粗厚深色的肢體。

其實淋巴水腫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只是乳癌術後病人,常常要等到手臂真的腫起來,才開始注意或尋求幫忙。淋巴水腫,不一定只發生在術後數月,來門診的病患,有時甚至是十多年前動手術者,要知道,淋巴系統平時雖可以保持平衡,但若發生感染、過度勞累、或淋巴系統老化時,還是有可能慢慢堵塞而造成水腫! 

乳癌術後, 通常 醫師或衛教師就會建議一些預防組織攣縮硬化及預防冰凍肩的運動,這些運動的目的,主要是維持肩膀活動度、避免形成冰凍肩、加強患側上肢肌力、及維持心肺耐力,而相關的資訊,可 從 醫師、衛教師、或復健師處獲知。原則是術後一週內要放鬆、不能太累、平順呼吸、避免閉氣、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做肩關節的活動、腹式呼吸、及擴胸運動;而一般術後14天左右會拔除引流管或拆線,除了維持之前的活動外,尚可再加強角度更大的毛巾運動、肩部爬牆運動、側胸伸展運動、二頭肌肌力訓練、及手臂鐘擺運動,等到肩部活動度已完全恢復,再加強上肢的肌力訓練。有時我們會碰到病人說,她都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為何手臂還會腫起來?其實,她不見得運動到對的地方,或是有些病人只是做自己認為好的運動,卻對患側無實質幫助。

 曾經有乳癌術後病患,因其糖尿病問題,低血糖休克路倒後被送至醫院,由於無人知道她的病史,因此在患側肢體打上點滴,造成此上臂腫了好幾個月,最後接受復健科專業的淋巴水腫按摩治療才逐漸消腫,所以建議,自己若是淋巴水腫的高危險群,可在身上帶著卡片註明自己哪支手臂要避開治療。除此之外,以下幾點也需密切注意:

1.保護皮膚:
絕對不要讓皮膚太乾躁或有任何傷口,如果有傷口,一定要消毒,再擦抗生素藥膏。若有皮膚病如:香港腳、富貴手一定要治療,因為這類病患,光皮膚一個小洞,就可能導致感染。

2.避免淋巴液過度的產生:
適度的運動是必須的,但是必須避免過度勞累而致肌肉過度疲乏,另外會導致血管擴張而增加淋巴液產生的活動,如:蒸氣浴、泡溫泉、日光浴、局部熱敷、深部按摩、或劇烈的運動,都必須避免。搭飛機時,壓力改變,會讓淋巴水腫更嚴重,所以,盡量要穿戴彈性手套並做簡單的手部運動。

3.不要穿著緊身的衣服或首飾,胸罩的鋼圈若太緊也會阻礙淋巴回流,應儘量避免。

4.均衡的飲食:不要吃太鹹讓身體容易水腫,並控制體重,避免暴飲暴食增加身體淋巴系統負擔。

若不幸手臂仍發生紅腫的情形,一定要趕快找醫師診療。現在的治療手法,只要病人可以 和復健 醫師及治療師好好地配合,大多數病患都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復健科常用的去腫脹淋巴治療D.L.T.(Decongestive lymphatic therapy),是藉由一種特殊的按摩手法,促進其淋巴回流。療效很好,但是因為耗時費事,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治療原則:
       先以表淺式淋巴按摩將淋巴導向附近仍有功能的淋巴系統,如頸部對側的腋下淋巴結及同側腹股溝淋巴結等。之後用低彈力繃帶纏繞壓迫在患肢上,增加組織壓力,減少淋巴液的產生。同時病患回家後也須配合治療性的運動及按摩,並做好皮膚護理的工作,適時穿戴彈性衣,避免水腫再產生。藥物治療目前則較不建議使用。而嚴重的淋巴水腫,且保守療法失敗的病人,應由外科醫師評估個案的情況,再決定最適當的手術方法。

淋巴水腫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能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並與治療團隊密切配合,其實它是可以獲得控制的。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