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癌症骨轉移把握時機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王女士於看診前數月發現右胸有一腫塊,不痛不癢而不在意,一天不小心跌了一跤,導致背部疼痛,同時下肢也變得無力,第2天經門診入院檢查,發現胸椎第12節為轉移性乳癌的壓迫性骨折,經緊急手術後,下肢慢慢恢復正常,同時再使用化療病況才漸趨穩定,並持續接受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及內分泌外科主任姚忠瑾醫師指出,國內每年新診斷乳癌病患逐年升高,己近萬人大關。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6至7成,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骨轉移症狀,其中有少數患者甚至出現骨轉移症狀才驚覺自己罹患癌症。

乳癌最常發生骨轉移的部位80%是在脊椎骨、肋骨、骨盆腔或是大腿骨,骨質因為被蝕骨細胞破壞而變得脆弱,容易有骨折或骨痛的問題,若沒有留意而延誤治療,嚴重者可致行動受損、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

姚忠瑾提醒,骨轉移一開始症狀可能不明顯,患者經常誤以為只是一般的腰痠背痛就沒特別在意,因此建議乳癌第3期以上的患者每半年就應接受骨頭掃描,乳癌第1、2期的病人術後1年半至2年也應該要進行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一般發現骨轉移時,除了評估原本的乳癌治療是否需要調整外,還建議加上骨轉移治療。骨轉移藥物治療方式有雙磷酸鹽類藥物以及標靶治療藥物,兩種藥物作用機轉不同。標靶治療藥物可延後乳癌骨轉移患者症狀發生,且也可延緩患者從輕微骨痛發展至中重度骨痛的平均時間,對病患生活品質有很大幫助。

姚忠瑾表示,根據美國口腔外科醫學會指引研究顯示,骨轉移治療發生下顎骨壞死機率僅約2%,其實只要治療前先做檢查,治療期間注意口腔健康,都可大幅降低副作用發生機率。患者進行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前也要記得諮詢治療醫師,或請醫師評估停藥的必要。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