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氣、勇氣、永不放棄:乳癌病友的春天
彰化基督教醫院 社區健康中心 梅慧敏 居家護理師
出處:癌症妨治季刊第二期之乳癌
Posted:2010.03.10
無私的愛
1971年來到彰基的外國宣教士走出醫院圍籬,將服務拓展到社區,彰基成為台灣第一個有居家照顧服務的醫院。1985年有鑑於乳癌病友返家後,照護的需求,秉持彰基洗腳的精神,開創全國第一家提供乳癌病友居家照顧服務迄今,病友從初期一年轉介人次數十人迄今一年300多人。
宣判得到乳癌,跌落生命谷底
台灣許多婦女在家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舉凡煮飯、洗衣、照顧公婆,甚至連經濟重擔都落在女性身上,婦女普遍忙於工作與家庭之際,疏於關照自己的健康,許多病友被宣判得到乳癌的剎那,無情的打擊讓人難以承受。五十七歲的阿枝年輕時,因為家暴,帶著一男二女離家出走,自己一人獨自撫養孩子,為了孩子的學費、生活費終年勞碌,深夜一、兩點還要趕加工一人承擔三份工作,忙到連假日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這樣的苦日子熬過二十幾年之後,好不容易女兒要結婚了,卻突然被宣判得到乳癌,失去另一側的乳房,讓生活亂了方寸,不知道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此時電話那端傳來親切的問候,居家護理師從個案管理師,知道阿枝的困境後安排居家訪視,傾聽阿枝的苦楚與擔憂,才知道自從開完刀後,整日悶悶不樂的原因:擔心家裡的房貸、擔心無法參加女兒的婚禮、擔心會提早死亡、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等。恐懼與擔心,佔滿她的思緒,導致失眠、焦慮、厭食、擔心復發,甚至連家門都不敢跨出一步,因為沒有勇氣面對失去乳房的事實,換藥時不敢正視自己的乳房。
乳癌病友的春天
當一個人獨自面對疾病初期的創傷與衝擊,需要更多的支持與關照,此時居家護理師的介入,走出醫院親自到乳癌病友家裡,離開醫院讓病友有充裕的時間,放心的把自己的心緒全盤托出,透過病友生命史敘說,循著成長的背景脈絡進入他們的生活世界。在家裡觀察人、時、地、物,走入病友的生活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型態、個性、特質,循著病友的生活脈動開放式的探問,陪著病友一起尋求面對的可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擔憂問題的解決之道、疾病癒後的了解、治療方針的規畫、乳房術後復健運動的教導、引導如何正向面對失去乳房之態度的轉換、義乳資源的介紹、假髮租借、病友支持系統的建立與連結、運用唱歌、笑笑功…等開啟病友快樂的泉源,這些都是居家護理師可以擔任的角色與功能。
病友復原初期以立即性生理、心理問題為主,最終還是希望病友能回歸正常生活與學習正向態度面對人生,彰基規畫丰采(乳癌)關懷團體,用團體互動與分享,讓阿枝的擔憂與煩惱,透過居家訪視與病友團體的關懷,讓孤單無助的心頓時有了依靠,使她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挑戰。
經過半年的治療,現在的阿枝已經能夠走出家門散步、穿戴義乳順利參加女兒的結婚典禮、午後常常與病友們邀約爬山、心情漸漸開朗、化療已順利完成,現在每天哼唱著「我希望,有希望,點亮我方向」,隨著樂音流淌,且讓我們用喜悅的心情釋放憂傷,期望所有的病友都能帶著傻氣、勇氣、永不放棄,具足勇氣面對未來。有愛不孤單,彰基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以及丰采關懷團隊,希望成為您永遠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