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珍惜現在
彰化基督教醫院 張淑華
出處:癌症妨治季刊第二期之乳癌
Posted:2010.03.10
記得在19年前有一天當我在洗澡的時候,忽然發現我左側乳頭凹進去?這時候,我就覺得怪怪的,想想,會是不好的東西嗎?如果是要怎麼辦?19年前資訊沒有這麼發達,想找醫師檢查,也不曉得要找哪一科的醫師,是婦產科?外科?還是去問神明好了,那時候家人還幫我求神問卜,母親還教我每天要唸:「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如果一直念,神明說這樣我的病就會好了,當時傻傻的就一直念,一直念,只希望能平安無事。
在等待報告的過程,難免會胡思亂想,癌症就是絕症嗎?得到這種病實在很羞恥,先生、小孩以後要怎麼辦?我的小孩以後是否要叫別的女人媽媽?每天緊張、又害怕的過日子。經過痛苦的煎熬,病理報告終於出爐,當醫師宣判確定是惡性腫瘤的剎那,當下腦筋一片空白,有如從天堂掉入地獄,也不知該如何問醫師?也不會問,只會哭泣,傷心難過,怨天怨地,埋怨老天爺,「無採」我每天唸:「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怎麼唸了這麼多還是沒有奇蹟。
當醫師宣判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治療包括:開刀、化療,面對未知的未來整個心情跌落谷底,除了害怕開刀之外,更擔心化療副作用,聽人家說化療會很痛苦、會嘔吐、掉頭髮,聽起來真的好恐怖,想到以後要面對光禿禿的自己,不知道之後要如何面對人群,我還能活多久呢?後來與家人商量之後,坦然面對並依照醫師的建議做完治療,其實整個療程蠻平順,我的病情也控制的很好。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症,卻改變了我的下半生,我悟到與其每天唉聲嘆氣過日子,為什麼不活在當下?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涯,回校園進修,開拓自己的知識和領域,充實內涵,勇敢走出另一個自我。於是我在82年加入彰化基督教醫院志工的行列,擔任乳癌關懷團體的志工,平日至診間關懷術前的病友,舒緩他惶恐的心情、到病房探訪術後病友、幫助新病友了解術後的醫療資源、協助她們心理調適,更互相激勵,鼓勵病友走出疾病的陰霾。
生病以前愛面子怕輸別人,生病後不會太計較,放慢腳步開始做自己想作的事,學習用同理心站在對方角度著想,「不甘別人疼」,不希望別人跟我受一樣的苦,開始用耐心、愛心、真正關心病友。自從擔任「丰采關懷團體」會長之後,用心於團體事務,推動團體各項活動,並積極參與院內外志工訓練,提昇自己的專業,並將所學運用於服務病友們,幫助許多陷入困境的病友姐妹,免於疾病的恐懼,找到生命的亮光。
91年4月乳癌病友的大家庭『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正式成立,我加入協會成為TBCA家族成員,參加協會舉辦的乳癌防治宣導活動,將乳房自我檢查的技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推廣到民眾生活之中,參與乳協的各項培訓活動,與病友姐妹及其他團體互相交流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生活也更加充實。
93年5月迄今,我在『切膚之愛基金會』成立的「咱e厝 癌症病友服務中心」服務,這是一個讓癌症病友直接諮詢及提供服務的中心,能給予病友正確癌症知識及相關資源。當病友與家屬愁眉苦臉走進中心,我扮演關懷者角色,傾聽他們述說內心感受,舒解心中的壓抑,尤其是當他們知道我也是乳癌患者時,都非常的驚訝甚至於不相信,而當我解開上衣將傷口讓他們看時,他們都會激動的說不出話來眼淚直流,原來癌症不是絕症,只要好好與醫師配合,乳癌的治癒率是非常高的,離去的時候他們會帶著感激的表情,一直說謝謝,看到他們離去的背影,我心中充滿安慰,今天我讓罹患癌症的病友及家屬在面對疾病時,不會孤單無助,能協助病人和癌症和平共存,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有義意的工作,能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幫助了別人,更豐富了我的人生。
因罹癌讓我擔心難過,也因為罹癌讓我認識很多癌友,並且加入志工行列,心念一轉,罹癌何嘗不是上天送我的一份禮物,應由衷感謝醫療團隊、家人、丰采姐妹們的關懷與鼓勵,讓我有信心和勇氣再繼續奮鬥。姐妹們!希望我們一起攜手迎向健康快樂的人生,有愛不孤單,大家一起喊:「傻氣、勇氣、永不放棄。」
我的座右銘:「要『珍惜、知足、感恩』才能擁有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