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讓我們一起闖關,好好吃、過好每一天

彰化基督教醫院 腫瘤中心‧蔡湘熹 個案管理師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十三期 腫瘤中心特色
Posted:2013.12.14

     廖先生和兒子、老婆一起到腫瘤中心,一言不發,沉默了約莫10分鐘吧,兒子說話了,述說著:父親吞嚥困難是最近兩個月的事、胸悶有半年了,一直在外面診所醫治。但是最近飲食改變很多及食量變少了,體重一直減輕,只好到大醫院看診,醫師已經安排住院,但是我和媽媽不明白,爸爸不抽菸、不吃檳榔,只喝少許酒,有那麼嚴重到是癌症嗎??一家三人擁抱哭泣,遞上衛生紙、三杯水,我甚麼都沒做只是靜靜陪伴…。

     等到病人與家屬三人情緒緩和下來後、我開始和他們討論相關檢查與治療。食道癌是經由內視鏡(胃鏡)加上切片確定的。確定診斷後,電腦斷層掃描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有沒有轉移病變。

     治療上用哪一種方法須看癌症侵犯深度及身體狀況而定。表淺性食道癌有機會根除,應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後期食道癌治療目標在於維持生活品質、維持吞嚥功能及維持好的營養。對於無法手術的食道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是最好的選擇,可以增加存活時間以及改善吞嚥困難。至於無法接受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又有吞嚥困難的情形則可以用內視鏡治療來改善症狀。內視鏡治療包括狹窄擴張術、食道支架放置、雷射治療以及光動力治療等。然而因著診斷和治療的進步,我們可以及早發現早期病灶,增加根除機會。

     吞嚥困難為食道癌患者典型症狀,更因進食障礙、營養素缺乏而導致體重流失。在抗癌治療的部分還需面臨放射線治療、化療甚至手術切除及重建…等過程,因此,有足夠的營養才能有充足體力來應付這一連串的療程。於是我便轉介病人認識營養師,讓更多人關心病人,得到更多關懷與照護,感謝營養師提供很多資訊指導病人。

1.少量多餐:除三餐之外再增加2~3次點心,以彌補正餐的攝取不足。隨手可得的點心如布丁、奶酪、豆花、蒸蛋、牛奶、麥片…等。

2.質地調整:視患者可接受之程度而調整食材質地,由硬變軟質、由大變小塊、由固體變流質…等,如以蒸蛋取代荷包蛋、將蔬菜煮爛或剁細、以魚或豆腐取代肉類、以稀飯或麵取代乾飯、水果可選擇質地較軟的木瓜、香蕉,或刮果泥、打成果汁飲用…等,目的均在於使吞嚥困難患者,亦能均衡攝取各類食物。

3.滑溜好吞半流質:鹹粥、玉米濃湯、餛飩、麵線糊都是滑嫩而易於吞嚥的半流質食物。此外,邊用餐邊喝湯也可使咀嚼及吞嚥較容易。

4.禁忌刺激性食物:為避免加重口腔或咽喉疼痛,辣椒、胡椒、芥末、油炸、醃漬…等食物不宜使用。

5.注意食物溫度:口腔若有發炎或傷口時,應吃較冷的食物,但不宜太冰,冰冷的食物會刺激狹窄的食道會發生痙攣,引起嘔吐及疼痛。過燙的食物會傷害黏膜、使傷口更惡化。

     走出診間,跟營養師道謝後,陪伴一家人去辦入院手續,病人情緒似乎緩和許多,兒子跟我再要了一張名片,希望在最需要時家人都能及時找到諮詢管道;我看到他眼眶泛淚,拍拍他肩膀,跟他說:「加油,有事都可以找我」,他點頭。我告訴病人:「我知道這是一條艱難之路,我會一路陪伴你們的,上帝恩典賜予您們全家」。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