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為您做些什麼事

彰化基督教醫院 腫瘤中心‧徐瑜均 個案管理師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十三期 腫瘤中心特色
Posted:2013.12.14

在耳鼻喉科門診常常遇到患者和醫師主訴:我的耳朵有腫脹感、耳鳴、積水,鼻塞嚴重、常常流鼻血,有時候會有單一側頭痛,觸摸頸部有腫塊等症狀。這些症狀和感冒症狀類似,所以患者常會忽略而延誤就醫,等到症狀嚴重再就醫時,檢查的結果報告卻是讓人聞癌而色變了。這就是患者常常問我:我們家族裡又沒有人罹患鼻咽癌,為什麼我會得病;或者又問:我只是偶而頭痛、流鼻血、鼻塞,醫師怎麼會說,我罹患了鼻咽癌,是不是誤診呀?我該怎麼辦?

     張先生是一位50幾歲的中年男性,因偏頭痛、耳鳴已經持續3個多月,觸摸頸部有腫塊,偶而會有流鼻血情形,所以和太太一起至本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經醫師詳細檢查並切片,一週患者回診,確診為鼻咽癌,醫師告知病情並解釋治療方式後,患者與太太商量後決定在本院接受治療。

     當我接到醫師通知門診有位剛剛確診鼻咽癌患者時,首先我會和醫師確認患者切片檢查報告及了解相關檢查單張後,先跟患者自我介紹:「您好,我是腫瘤中心的鼻咽癌個案管理師徐瑜均,專門負責此疾病,在就醫上有任何問題我會盡可能的協助您處理。」接著,帶著患者和家屬至腫瘤中心的門診諮詢室講解疾病相關問題。首先,我會和患者及家屬討論:病理的切片檢查結果就如醫師和您說的已經證實為鼻咽癌,而診斷確立後需判定臨床分期。臨床分期的判斷需進行常規的理學檢查、肺部X光、肝臟超音波、全身骨骼同位素掃瞄、頭頸部之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分期確立以後方可施行治療。

     張太太神情緊張似的問:「為什麼我先生還要做那麼多檢查,知道已經是癌症了為什麼還不趕快治療,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又問:「我先生如果接受治療還可以活多久。」此時,張太太難掩心中的哀慟哭了起來,身為個管師的我,除了是患者與醫師間的橋樑向病人和家屬解釋疾病治療過程外,更要扮演好與患者及家屬間的心靈捕手,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內心的想法。於是我和患者及家屬解說,治療前的檢查是為了檢查是否有遠端轉移情形,醫師可以根據所有的檢查項目了解疾病分期並規劃疾病的治療方針。早期診斷為鼻咽癌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0%以上,於是我鼓勵患者及早接受治療,可讓治療效果更好。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治療成功率的最佳方式。患者問:如果接受了治療要花多久的時間?我還可以繼續工作嗎?會不會很不舒服?我們家的收入就靠我了呀,我不能就這樣倒下去。

     當下,張太太緊緊握住先生的雙手,不停的留下眼淚。此刻的我握住他們的雙手,安撫他們並告訴他們,目前治療鼻咽癌的方法是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所以當您在耳鼻喉科門診確診為鼻咽癌後,除了醫師會安排全身系列檢查確立癌症分期外還須確立有無遠端器官的轉移,例如:骨頭、肺部、肝臟,之後將安排病患至放射腫瘤科門診和血液腫瘤科門診。 

     由於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時間短暫但過程較漫長,因為必須每週一至五由家中往返醫院,所以我會和病患及家屬說明,放射線治療的治療方式是每日接受一次放射線治療,每週五日,每次照射時間約5-10分鐘左右,總共約需照射40次左右,共計八週左右,大多數的患者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約2-3週就會有副作用的情形,所以在做放射線治療前需會診牙科做好口腔牙齒照護,治療期間採均衡飲食,保持照射部位皮膚的清潔,每日執行張口與頭頸部的運動以避免牙關緊閉頸部組織纖維化。也告知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以降低病患對於化學治療的恐懼。並鼓勵患者,在身體狀況良好時多到戶外散步、運動,也可以?與病友團體以激勵患者勇於接受治療。讓患者知道對抗病魔的路程中都有人時時刻刻陪伴著他,替他加油打氣,讓他不孤單。

      在彰基,每年約有70幾例確診為鼻咽癌的患者,而我每次接觸初次診的患者,幾乎每個患者和家屬的反應不外乎:否認(真的是我嗎?是我的家人嗎?怎麼可能)憤怒討價還價憂傷接受。然而,個案管理師的角色是當病人被診斷癌症的第一時間接觸病人時,與病人建立良好關係,讓病人信任我們,之後陪伴病人走過整個治療、復建、和追蹤的過程,提供病人在疾病過程中所需的協助與支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乳癌
    全站熱搜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