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控制動起來  維持適宜運動

體重管理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個案管理師‧李念儒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十二期 卓越癌症護理
Posted:2013.02.07

     體重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攝取的熱量高於身體所消耗的熱量,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台灣小吃種類多元並且購買方便,外食人口增加,飲食熱量漸漸的上升;交通的便捷、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活動量漸漸下降,造成肥胖人口不斷增加,根據衛生署在2008年至2010年針對國人肥胖及過重盛行率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成年人口的肥胖及過重盛行率為38.4%,其中成年男性的肥胖及過重盛行率更是高達47.6%,代表將近一半的台灣成年男性體重是過重及肥胖。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成人每週需達到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費力活動,可讓生理達到基本的健康效果。體能較佳的成人或是平時有運動習慣者,也可將運動目標設為每週達到30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或150分鐘的費力活動。

運動的好處

  1. 消耗熱量,控制體重:
         運動可消耗熱量,不過消耗的熱量有限,要控制體重還必須注意飲食的控制,若是運動後去吃點心或是喝飲料,對於體重控制反而是不良影響。
  2. 降低體脂肪,增加肌肉組織:
          有一種人,雖然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但是體脂肪卻高於理想值,即為所謂的『泡芙體型』,也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之一,要擺脫鬆垮的泡芙體型,最佳的辦法就是選擇肌耐力型運動,增加肌肉組織,自然就可降低體脂肪。
  3. 維持健康體態,預防疾病:
         研究指出,適量的運動可維持理想體重,降低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醇等,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對於糖尿病患,適量的運動也有助於血糖的穩定,同時,適量的運動也可預防某些癌症的發生。

運動小技巧

  1. 每日運動累積至少30分鐘,每次至少10分鐘以上。
  2. 每日一萬步,步行30步約可消耗1大卡熱量,可在生活中慢慢增加走路的時間:
    (1)外出、上下班(學)時,以走路代替交通工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者,可選擇在目的地前一站下車,增加步行距離。
    (2)倒垃圾的時後,順便於住家附近散步幾圈,增加走路活動量。
    (3)停車時,可找遠一點的停車位,走路的距離多一點。
    (4)有空帶寵物出門走走,利用溜狗的時間,同時也增加自己的活動量。
  3. 以走樓梯代替電梯,節能省碳身體好:目的地為較低樓層時,以走樓梯為主,若是需要到較高樓層時,可先步行幾層樓後再搭電梯。
  4. 將假日在家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改為全家人一起出門騎腳踏車、爬山、健走等休閒活動,增進家庭和諧、維持健康生活。
  5. 運動器材隨手可得,可由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物品,做為運動輔助器材,例如:利用水瓶代替啞鈴,用來增加手臂肌耐力;運用家中的樓梯,進行上下登階運動,增加心肺功能。
  6. 簡單健康操、每日十分鐘:常聽到的不運動藉口為『沒時間』、『太累』、『體重太重,運動會傷膝蓋』,為破除這些藉口,建議可每日執行手部、腹部、腿部的簡易局部體操、伸展運動。

設計自己的運動計劃

    運動可分為動態與靜態兩種運動,動態包含有氧及無氧運動,靜態為鍛鍊肌肉的等張運動,對於平時沒有規律運動的人而言,建議由低強度、時間長的有氧運動(散步、快走)開始,再依身體狀況加入靜態運動(伏地挺身、啞鈴)鍛鍊肌耐力。

 


資料來源:
1.李昭慶、陳元和、黃振紅、黃國恩(2010)‧運動訓練、急速減重與免疫功能之探討‧淡江體育,13,16 -26
2.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年10月)‧台灣地區各縣市97至99年18歲以上過重及肥胖盛行率(肥胖地圖)‧取自http://www.bhp.doh.gov.tw/BHPNet/Web/Search/SearchResult.aspx?type=1&bool1=AND&Scope=all&key1=%e8%82%a5%e8%83%96%e5%9c%b0%e5%9c%96
3. 行政院衛生署(2002年9月)‧促進健康體能的方法-運動的指引‧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373&now_fod_list_no=1165&level_no=3&doc_no=519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健康
    全站熱搜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