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期間的自我照護

一、前言
      癌症的治療除了一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是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約有一半以上的癌症病人須接受放射線治療,因為惡性腫瘤細胞經過放射線治療或結合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使癌症得以治癒。放射線治療即是利用放射線影響癌細胞及其周圍環境,造成特殊的生物毒性反應,以摧毀或抑制癌細胞;因此治療的效果及反應是放射線與人體癌細胞及正常細胞互動的結果。目前臨床應用於手術前放射治療、術後放射治療、治癒性放射治療、輔助性放射治療及緩和性放射治療。治療流程依據專科醫師臨床評估→決定治療方式→模具製作、模擬定位→電腦計劃→治療前確定片確定照射部位及範圍→劑量師核算治療劑量、治療時間→開始接受治療。放射線治療劑量是累積性產生效應,因此根治性放射治療整個療程需6-8週,週一至週五,一星期治療五天。若為緩和性放射治療,亦需時2-3週。為獲得最佳療效避免中斷治療,患者於治療期間做好自我照顧以順利完成療程,發揮最高效益。

二、放射治療期間的自我照護

     1.維持正常生活方式

     接受放射治療期間,除非有醫囑限制特殊活動,否則可以持續原來的生活模式繼續上班或做輕鬆的家事,也可與親友做些消遣娛樂性活動,但不要讓自己太累。如果同時接受化學治療則需避免常出入吵雜髒亂之公共場所以預防感染。

     2.維持體力儲存

     放射治療期間身體會消耗更多的能量;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也會消耗體力,因此當疲倦時需要多休息!減低活動量!注意體力的儲存。

     3.攝取足夠的營養

     以免體重減輕過多。補充新鮮蔬菜、果汁及水分,加上魚、肉、蛋、奶、豆。這五類食物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可以促進體力的維持,讓受損的正常組織與細胞(如白血球、黏膜細胞)更快修復,提升治療療效。

     4.藥物的使用

     除了醫師處方之藥物外,如有使用其他之藥物,務必告知看診醫師,以免產生過量或相互抑制作用的情形。

     5.治療部位皮膚的照護

     治療部位之皮膚反應是漸進性的,約治療3-4週後出現,依序為:紅、乾燥、發癢、反黑、脫皮或濕性脫皮。

     以下措施可使皮膚反應減至最低程度:

  • 勿將治療部位皮膚上所做的記號洗掉。
  • 避免照射部位皮膚的刺激,治療部位以清水清洗,勿用香皂或沐浴乳,洗後以柔軟毛巾小心拭乾。
  • 若有乾性脫皮或癢時,勿刻意撕去皮屑、抓癢或按摩,以濕敷緩解皮膚之不適,並依照醫師指示用藥。
  • 若為濕性脫皮或有滲出液時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拭患部,依照醫師處方用藥,配合醫護處置傷口及預防感染;勿使用「優碘」及治療範圍區直接黏貼膠帶。
  • 避免因摩擦刺激或壓力造成皮膚的損傷,太緊、太粗糙的衣物,如:胸罩、腰帶、硬衣領或領帶、項鍊等亦應避免。
  • 最好穿著棉質寬鬆及通風的衣物。
  • 避免太熱的因素,如:熱水袋、熱墊、烤燈或太陽光直接曝晒,外出時應以大傘或帽及衣物來遮陽保護。
  • 避免太冷的因素:太冷的溫度或冬天,應使用保暖衣物。
  • 避免使用香水、化妝品或黏性強的膠布繃帶,因會影響皮膚的治療劑量分佈與延遲皮膚復原的時間。
  • 避免治療期間在海水中及以氯消毒之游泳池游泳。
  • 避免使用刀片在治療部位剃毛髮,應使用電動刮鬍刀。
  • 這些敏感的皮膚在治療結束後,一年內仍應繼續保護。

三、治療部位相關副作用與照護

     1.頭頸部位:一般治療後2-4週產生口乾→粘膜發炎→疼痛感→吞嚥不適。

       照護原則:

  • 避免刺激性食物。
  • 選擇質地軟嫩細碎的食物。
  • 將食物拌入湯汁或芶芡的烹調方式有助於吞嚥。
  • 保持口腔清潔,常以溫開水、薄荷綠茶水漱口。
  • 使用醫師處方之漱口劑及藥膏,避免含酒精成份之漱口劑。
  • 其他口腔相關之反應,護理師會提供『頭頸部腫瘤接受放射治療之口腔保健』的照護資訊。

     2.胸部及上腹部位:一般在治療後2-3週出現噁心、嘔吐。

        照護原則:

  • 少量多餐,有噁心、嘔吐現象時避免在治療前二小時進食。
  • 選擇清淡易消化之食物。 
  • 避免太甜、太油膩、過冷、過熱之食物,易刺激嘔吐。
  • 嚴重時可請醫師開處方藥服用。

     3.下腹部之治療:包括子宮頸癌、前列腺、直腸、骨盆腔腫瘤等。
                          一般在治療後2-4週出現腹部絞痛、腹瀉。

        照護原則:

  • 腹瀉時採低纖維飲食,少吃芹菜、竹筍、洋蔥、生蔬菜等。
  • 避免咖啡、茶、豆類、奶類、油炸或太甜等的食物。
  • 多喝水以防膀胱或泌尿道炎症感染。
  • 有腹瀉現象如廁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口,減少黏膜損傷。
  • 必要時依醫囑處方用藥。

      4.腦部之治療:治療的急性反應可能有頭痛、頭暈、偶有噁心、嘔吐狀況,隨著劑量的增加會有掉髮、頭皮癢、頭皮發紅等現象,一般治療後2-3週出現。頭髮的生長會因劑量與個人體質而異。

      照護原則:

  • 用溫水或中性洗髮精洗頭,避免抓傷。
  • 注意防曬與保暖。
  • 如有頭痛現象可能顱內組織腫脹引起暫時性的腦壓升高或步態不穩。可使用類固醇及
    降腦壓藥物。
  • 掉髮的問題視接受劑量而定,只要毛囊未完全破壞,仍可再長出新的毛髮。

四、放射治療中的叮嚀:

  1. 護理師將告訴此次療程須     
  2. 記得將定位後身上記號保留至療程結束
  3. 除常規看診日外,若有不適於治療時段報到時,向護理站人員反應;我們將針對問題做適切的處置!

五、協商諮詢:

     治療副作用因治療部位而有差異,醫師會在診療時詳加說明。如果您另有任何相關放射治療自我照顧上之相關議題,可與工作人員約定時間我們儘可能提供相關資訊。

 

 

彰化基督教醫院  放射腫瘤科‧林秋燕護理師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十二期 卓越癌症護理
Posted:2013.02.01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