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治療期間口腔保健注意事項
彰化基督教醫院 衛教護理師‧涂淑玲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十二期 卓越癌症護理
Posted:2013.02.02
一、前言
化學治療過程常引起口腔黏膜潰瘍之副作用,發生率約40%。口腔黏膜是口腔對抗感染的第ㄧ道防線,當屏障破損,將對病患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如:疼痛、無法進食、營養攝取不足、降低生活品質,甚至使病患的自尊與身體形象受損;嚴重者可能中斷或延後療程。積極有效及完善的口腔照護有助於病患維持口腔正常功能狀態,降低發生口腔併發症的機會。文獻指出癌症病患最需要的學習需求是減少不適的方法及了解治療計畫,因此透過以下的介紹,提供病患口腔照護的訊息,預防化學治療的傷害,間接改善營養狀況,提昇生活品質。
二、化學治療藥物引起口腔黏膜潰瘍原因
-
化學治療藥物抑制細胞更新速率,使黏膜萎縮,引起炎症反應,進而發生潰瘍。
-
造成骨髓抑制,引發伺機性感染,間接引起潰瘍。
三、影響因素
並非每位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都會出現口腔黏膜潰瘍,常見影響之相關因素包括:
1. 疾病相關因素
2. 個人因素
四、常見的口腔問題
化學治療後約1-2週會引起口腔黏膜紅腫、乾燥、灼熱感、水泡或白斑、潰瘍、疼痛、吞嚥困難甚至感染、出血。
五、預防及處置措施
目前化學治療引起口腔黏膜潰瘍之預防與處置措施,區分為藥物及非藥物兩種。
1. 藥物:
-
Sucralfate:Sucralfate對口腔黏膜潰瘍有治療與減輕疼痛效果,若為錠劑可研磨溶
解於開水中,每天漱口六次,每次漱口二分鐘。
-
Allopurinol:Allopurinol可依醫囑合併5-FU使用,能縮短發生潰瘍的時間,減少病
患的不適。
-
Chlorhexidine:可配合口腔清潔,以Chlorhexidine每2-4小時漱口一次,能減少口腔內菌叢,改善口腔衛生狀況與潰瘍。
2. 非藥物
【目的】
-
-
促進食慾
-
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
預防口腔潰瘍(破皮)
-
預防蛀牙
-
幫助口腔炎的復原
-
改善味覺
【口腔保健方法】
-
-
評估方法:每日在鏡子前,用手電筒檢查嘴唇、舌頭、黏膜、牙齒(或假牙)、牙齦、唾液、聲音、吞嚥等,是否有異常。
-
每天於起床、睡前及每餐後,執行口腔清潔(口腔照護頻率)
- 預防口腔炎:每8小時執行一次口腔照護及需要時
- 輕度口腔炎:每四小時執行一次
- 中至重度口腔炎:每1-2小時執行一次
- 多喝開水增加口腔濕潤度。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或粗糙的食物。
-
不抽菸、喝酒或嚼檳榔。
-
勿用手指或牙籤挖除牙縫殘渣,以防感染。
-
口含冰塊可減輕口乾或噁心感。
-
無法自行刷牙漱口的患者,可用食鹽水來為他們清潔口腔。
-
如何選擇適當的口腔清潔用具:
-
選擇軟毛或兒童牙刷,使用前可用溫水浸泡5-10鐘軟化刷毛,減少口腔黏膜磨損。
-
選擇含氟牙膏,以減少蛀牙發生。
-
選擇無刺激性的漱口水,如生理食鹽水或稀釋過的優點漱口水,於刷牙及平時吃完東西時漱口用。
-
若嗜中性白血球低於1000個、血小板低於50000個、牙齦腫痛或潰瘍,則不可使用牙線;可選用口腔海綿潔牙棒代替牙刷,以避免造成出血。
-
正確刷牙方法:
-
進食後30分鐘內刷牙,以減少食物殘渣對口腔黏膜及牙齒的刺激。
-
在鏡子前檢查牙齒表面及牙縫間隙的食物殘渣
採貝式刷牙法刷牙:首先,刷牙齒的外面,上排右後方頰側開始,刷毛朝上,將牙刷(潔牙棒的海綿)以45~60度角對準牙齒和牙齦交接處,涵蓋部分牙齦,兩顆兩顆原地來回刷10次後,由牙齦往咬合面方向刷5次,依順序刷到左邊後牙,接著刷左邊的咬合面及牙的舌側面,從左邊舌側刷到右邊後牙,刷前牙時,將牙刷打直,貼在門牙內側,一次刷一顆,每顆刷5次,再刷右邊的咬合面。刷完上面牙齒,用同樣的原則與順序刷下排牙齒,但刷毛朝下。最後加強牙齒的最後一個面,嘴巴闔小,感覺牙刷(潔牙棒的海綿)頂到牙齒的最後一個面,從外側輕刷5次後,再從內側輕刷5次。接著,牙刷沖乾淨,輕輕刷舌頭表面的舌苔(舌頭有傷口者暫不執行舌頭表面的清潔),最後以清水徹底漱淨口腔。
-
牙齦可使用軟毛牙刷或以肥皂洗淨的手指輕輕按摩,強化牙齦組織。
-
若有活動假牙,三餐飯後應取出清洗乾淨,並於睡前取出泡於清水中。
-
牙刷每次使用後,須清洗放在乾燥處。

|
|
口腔海綿潔牙棒
|
|
|
11.正確使用漱口水
結語
口腔黏膜潰瘍是化學治療後常見副作用之ㄧ,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合併症,如:敗血症,中斷療程並延長住院天數。希望透過以上的介紹,提昇病患及家屬正確執行口腔評估與清潔的重要性認知,引發病患執行口腔自我照顧的動機,隨時觀察是否有異常,確實執行口腔照護,預防口腔潰瘍與早期治療,提昇生活品質。
|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