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飲食的原則
乳癌患者要怎麼吃,是門診或病房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一般我們都會建議病人均衡飲食即可,可什麼是均衡飲食? 有什麼食物是日常生活應該避免的? 或者有什麼食物多攝取是對身體有益的?
10月24日下午參加受邀為專科護理師訓練課程擔任講師,前一位講師是營養師—趙強先生,趙營養師的演講題目非常實用,內容也非常精彩,賴醫師將借趙營養師的內容與大家一起探討乳癌患者的營養照護需求。
談癌色變—
食安問題害命,癌症連33年居10大死因之首
– 良好的飲食
– 適度的運動
– 正確的態度
什麼是良好的飲食呢?
簡單的說就是每日攝取均衡飲食,那什麼叫均衡飲食呢?
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我們每日飲食需包含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魚肉豆蛋類、低脂奶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飲食均衡的原則
六類俱全—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奶類、肉魚豆蛋類和油糖鹽類
每日飲食金字塔中的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奶類、肉魚豆蛋類和油糖鹽類食物,層層相疊,底層的食物是上層食物的基礎,唯有先打好底層的基礎,中上層的食物才能發揮功效。
第一層:為身體打基礎的五穀根莖類食物
提供人體最經濟有效的能源,若是能多選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例如糙米、麥片、地瓜等,更能同時帶來預防便秘、預防大腸疾病、降低血中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健康效應。例如未精製的全穀類,是維生素B1、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地瓜,是胡蘿蔔素與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若能多注意攝取各類未精製的五穀根莖類食物,就能在獲得能源之時附帶獲得這許多重要的營養素。
第二層:保護身體的蔬菜與水果類食物
蔬菜與水果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還有各式各樣的植物性營養素(phytonutrient),是輔助人體機能運轉的重要成分。
必須注意的是,水果因為含有糖分,也就是熱量,並不能取代低熱量的蔬菜,以免大量的水果造成些血中三酸甘油脂過高,甚至造成肥胖。
第三層:建構身體的奶類與肉魚蛋豆類食物
這兩類食物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及某些必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蛋白質不僅是我們的骨骼、內臟、肌肉、皮膚的主要成分,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也都需要靠蛋白質來合成必要的細胞與成分,並搭配各式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協同作用,發揮最堅強的防禦效果。例如奶類,它含有豐富的鈣質、維生素B2和維生素D,這些都是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重要營養素,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並且能安定神經,使我們情緒穩定。
不過這類食物並非越多越好,過量的蛋白質會造成肝、腎負擔;而且因為奶類與肉魚蛋類食物多數同時含有脂肪,當脂肪過多時,會有發胖而導致疾病的疑慮。
第四層:宜少不宜多的油、糖、鹽類食物
油、糖、鹽類適當食用,並不會為身體帶來壞處。
例如油脂,可以協助身體保暖、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為人體提供必須脂肪酸維持正常生理代謝。
糖,除了提供能量之外,其甜味還能帶給人愉悅的進食感受。
食鹽,提供人體中重要的電解質,與許多生理機能的調節有關,是飲食中重要的調味品,能使食物變得更為可口。
只是,吃得太油、太甜、太鹹這些現代人的飲食壞習慣,且是造成我們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或是癌症等各種疾病的元兇,故而飲食中需多加注意。
聰明分配—依食物類別按比例分配
◆ 五穀根莖類 3~6 碗
米飯、麵食、甘藷等主食品,主要是供給醣類和一些蛋白質。
◆ 奶類 1~2 杯
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蛋白質。
◆ 蛋、豆、魚、肉類 4 份
蛋、魚、肉、豆腐、豆漿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 蔬菜類 3 份
各種蔬菜主要供給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
深綠色與深黃紅色的蔬菜,例如:菠菜、甘藍菜、胡蘿蔔、南瓜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
◆ 水果類 2 份
水果可以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
◆ 油脂類 2~3 湯匙
炒菜用的油及堅果類,可以供給脂肪。
多樣選擇—當季在地好食材,多樣選食保健康
當令食材新鮮且營養價值高,最適合食用。因為盛產,價錢較為便宜,品質也好。而在地食材不但新鮮,且減少長途運輸之能源消耗,亦符合節能減碳之原則。
勿忘彈性調整
有時候因為某些人、事、時、地的因素,會使我們進食變得不規律。這時候,「彈性調整」就成了最大法寶。
其實某些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的食物並不一定真的一點都不能吃,太嚴格的限制反而可能造成偏食或營養不良。例如吃油炸食物只要頻率不要太高,並且每次不可吃的太多,同時在吃此類食物時搭配低油的烹調方式,譬如青菜改用煮、燙方式處理,就能適度地將油炸物中的油脂「平衡」回來。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讓大家對營養的攝取有基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