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那這個癌因性疲憊適應證的處方,這個PG2的注射劑成分是黃耆多醣,它有不同的一些劑型它適應就是說是用在癌症末期疾病進展時候,導致中重度的疲勞症狀的改善,它的機轉是增強免疫功能跟刺激骨髓造血,當然它的劑量是說每次給500毫克用2.53.5小時靜脈點滴注射,那每個禮拜2~4次因為一開始在滴的時候可能不要滴太快,它有些輸注反應,如果說產生這些輸注反應可以給一些抗過敏的藥物,來緩解這個輸注產生的一些過敏反應。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那為什麼今天會花時間介紹這個主要是說,因為其實這個健保目前已經有給付在全民健保規範裡面就已經明白跟你講說,他有給付在第4期的乳癌中重度的癌因性疲憊特別是有提到乳癌有給付,特別提到不包含安寧病房,那這邊有提到說什麼叫診斷癌因性疲憊,等下我會跟大家解釋,那另外一個重點是每個人終生只有給付6支,一支好像快一萬塊所以其實也不便宜了,那需經事前審核通過才能使用,大家今天上完課最重要的是要記得這幾點。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那這個就是說什麼叫癌因性的疲憊,有哪些定義條件?大家可以把這個表格稍微記一下,就說她有些症狀需要符合這個相關症狀診斷才算,就是說她跟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近期活動量不成正比的疲憊感,持續令人感到不適主觀的一些特性且足以影響正常生活,這邊特別講到很多叫主觀,就是有時候病人覺得她還好,好像沒什麼太大問題我們覺得她最近也沒做什麼事情也都睡得飽飽的,但病人主觀認定就是說她就是很疲憊,而且經過休息也不會改善,再來說一個月,她有連續兩周每天都出現下面的幾種症狀,等一下有一個表格給大家看有哪些症狀,再來就是有影響到她的生活,就是說她疲憊感干擾到職場工作家庭的處理和人際關係,另外它的原因就是說它跟癌症的治療好像,化療、手術、電療或放射線治療這個相關,另外說它必須排除是精神疾病相關的,不能說是因為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有符合這個東西我們叫做癌因性疲憊。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我們剛剛講說有哪些症狀,就是說她一個月有至少連續兩周或是每天有出現這個症狀,第一就明顯的疲憊缺少活力需要增加休息或近期活動不成正比,感到全身虛弱沉重很難集中精神,做什麼事情都感到乏味,平常不容易入睡或者說很早睡睡得很晚,或者說怎麼睡還是覺得很疲憊,或者說做什麼事情妳都必須經過掙扎勉強自己做,都會說會感到悲傷失意,或是因為疲憊什麼事情只要做一半都做不下去,或者感到記憶變差,或者說做什麼事情都會覺得病懨懨,這些症狀裡面有6個符合就認為妳有符合癌因性疲憊。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那癌因性疲憊其實有特別一點,就是說這是必須跟妳的治療相關的就是妳是得到癌症,妳有做過手術化療、電療這個相關,它才是定義做癌因性疲憊。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那這邊其實這個量尺,大家常常會在做疼痛的量尺,就0~100代表說沒有或是非常少,10代表說過去以前曾經經歷過最疼痛的一個東西,那這個疲憊量尺就是把這個觀念用在這邊,假設妳完全沒有疲憊就可以去溜狗做運動為0分,妳疲憊的非常嚴重,幾乎臥床後快死掉就是打10分,那我們就變成說輕度就是1~3 中度就是4~6重度就是7~9,大家去定義這個所以說中重度就是指說4分以上,我們就叫中重度的癌因性疲憊,所以今天上課你要記得知道什麼叫中重度就是4分以上這個是讓患者去指(自評)不是說你去幫她評估,我們有時候覺得她還好閒閒沒事每天躺在床上就跟她打個1分的話,這是讓病人自己用手去指出妳自己覺得妳的疼痛或是妳的不舒服疲憊到什麼程度。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癌因性疲憊 EP.2

再來就是說,這個就是我們那個以治療來講發現說,不管你打什麼處方、打的時間,你沒有打化療之前其實病人的疲憊程度比較低,一般我們打化療打4~6次或4~8次,以打8次化療來講,打4次之後的第3天你會發現說不管什麼處方患者的疲憊程度是最高,那打到剩下第8次打完之後或者打到後面,其實她的疲憊程度會減低,就跟我們去跑馬拉松一樣,有時候很累並不是到最後,而是說你達到中途跑到一半的時候很想放棄就很疲憊這種意思是一樣,就在打第4次左右會出現最高峰,就是她疲憊的最高峰,慢慢的次數越來越少她覺得已經快解脫,反而不會那麼疲憊。

 

【健康新聞】15歲青少女駝背沒自信 原來是為掩飾「漏斗胸」更多內容都在 歡迎訂閱、按讚並開啟小鈴鐺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為非營利公益推廣性質頻道,主旨為推廣乳癌教育以及乳癌防治宣導

【健康新聞】15歲青少女駝背沒自信 原來是為掩飾「漏斗胸」乳獲新生照護E計畫-提供您各種乳癌相關資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乳癌 癌症 癌因性疲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ng-Wen Lai 的頭像
    Hung-Wen Lai

    賴鴻文醫師部落格:賴鴻文醫學天地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