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5不辨識法 自我檢測黑色素細胞癌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35歲張先生去年6月發現後腦勺有異物突起,就醫檢查竟罹患晚期黑色素細胞癌,癌細胞轉移到周邊組織及脖子、腋下淋巴,化療過程中,傷口更痛到宛如萬隻螞蟻鑽咬,讓他徹夜難眠。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指出,皮膚癌為國人10大癌症第8名,平均約每3小時就有1人罹患皮膚癌,皮膚癌可分為黑色素細胞癌和非黑色素細胞癌兩類,其中黑色素細胞癌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

不過,因黑色素細胞癌惡性度高、易轉移,死亡人數遠高出非黑色素細胞癌4成,患者確診生命往往只剩下數個月,致死率相當高,台灣幾乎沒有患者活得過5年!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黑色素細胞癌目前治療仍以廣泛性切除病灶為主,後進行化療或放療,但化療緩解率僅9%,治療仍不理想。

朱家瑜說,華人黑色素細胞癌患者中,約有2成BRAF基因突變,建議病友可進行基因檢測。

朱家瑜提醒,皮膚癌好發於60至80歲老年人,但也不乏30、40歲的青壯年,台灣約近6成黑色素細胞癌多發生在腳掌、指甲間等部位,過度日曬是主要危險因子,夏天別忘做好防曬,每3小時別忘重新補塗防曬用品。

楊志勛說,民眾可藉「5不」辨識法自我檢測,若皮膚出現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不小、大小超過0.6公分、或是病灶有鼓起、潰爛等不明斑塊時,就應盡早就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乳癌
    全站熱搜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