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15歲青少女駝背沒自信 原來是為掩飾「漏斗胸」

手術中畫面。(輔醫提供)

本文轉載自自由健康網 記者董冠怡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一名15歲青少女S(化名)乳房疑有腫塊,導致大小不一且差異越來越明顯,也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沒自信,試圖透過駝背掩飾,母親陪同就醫檢查發現骨頭異常,經診斷為俗稱「漏斗胸」的胸骨凹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蔡煥文表示,綜合評估並與患者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微創納氏矯正手術,植入量身打造的金屬板,將內凹胸骨及肋骨向外推出,術後恢復良好,如今已可照常活動。

蔡煥文指出,胸部凹陷、凸出為小兒外科常見胸廓發育異常,胸骨凹陷形狀如碗或漏斗,胸骨往前凸則像鴿子前胸故稱「雞胸」,發生原因仍待研究,基因突變、環境因素(懷孕時吸菸或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都有可能,但目前以遺傳學說較為人所接受。

由於肋骨與胸骨間的軟骨生長過快,造成擠壓效應,往內擠形成漏斗胸,連帶壓縮胸腔空間,也壓迫到心、肺、食道及胃,容易出現心悸、呼吸困難、食欲不振。據統計,每1000名兒童中,約有兩人患有漏斗胸,男孩發病率為女孩的34倍。

蔡煥文說明,漏斗胸在嬰幼兒時期,因脂肪厚、骨骼細小,大多不易察覺,但隨年齡增長,小學期間症狀開始逐漸明顯,包括胸部越來越凹、腹部明顯凸出、垂肩、駝背,也會影響心臟及肺臟正常功能,運動耐受性較同年齡者差,當青少年時骨頭開始鈣化將更加明顯,影響外觀進而喪失自信、產生心理問題,還有可能伴隨脊椎側彎、心瓣膜閉合不全。

以個案S為例,當時由母親帶來診間,主訴乳房大小不一,但一看發現,她的情形不像一般乳房腫塊,反倒中間特別凹陷,而且偏右側,有種不平均的感覺。蔡煥文比喻,乳房畢竟是在骨頭之上,地基不穩想必上面的建築物也不平,懷疑可能是骨頭問題,胸部X光照下去證實了推測。此外,文獻指出約3成有家族史、男患者比女的多,但S的母親並無漏斗胸,弟弟也沒有,反倒是S的妹妹也有。

蔡煥文提到,保守治療方式包含透過胸大肌變大遮掩內凹胸骨的擴胸運動,以及特製吸盤安裝,但無長期資料報告佐證停止使用後是否會復發,幫助有限。傳統手術(Ravitch手術)是切除所有異常軟骨,將胸骨外折後再固定,適用所有年齡,傷口在正前胸部,大小達20公分、手術時間長46小時,恢復期程較慢、併發症也多。

他表示,S進行的是微創納氏矯正手術(Nuss procedure),從腋下植入量身打造的鋼板撐起胸骨,不用切斷肋骨或胸大肌,金屬板留置24年後取出,傷口位於兩側腋下,大小約23公分、術時間長12小時,恢復快及住院天數短,僅適用816歲,搭配使用0.3公分微創胸腔鏡輔助,降低穿破心包膜、氣胸、血胸風險,台灣健保有條件納入給付。

蔡煥文解釋,所謂「有條件」是指健保給付中度、重度漏斗胸個案,以「評估漏斗胸嚴重程度」的哈勒指數(Haller index,胸腔橫距離÷胸腔縱最短距離)為準則,正常值為2.5,大於3.25建議手術,中度介於3.253.5、重度為3.5以上,S的狀況已達4.0,雖有給付手術部分,鋼板、固定器等醫材仍需自費6萬元左右。

術前會先經胸部X光攝影、心電圖、肺功能檢查、心肺運動功能測試及胸部電腦斷層等,評估手術風險與效果,蔡煥文強調,既便是微創手術,仍有一定風險,包括感染、出血、疼痛及手術後復發,尤其術後疼痛會是最大問題,一般需要使用多種止痛藥,合作團隊麻醉科醫師傅俊銜說,術中採豎脊肌平面神經阻斷方式,降低S術後疼痛幅度及止痛藥使用。

蔡煥文提醒,患者及家屬須先和主治醫師溝通,充分了解後再擇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提醒家長,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漏斗胸兒童很重要,應密切關注孩子胸部發育狀況。

【健康新聞】15歲青少女駝背沒自信 原來是為掩飾「漏斗胸」

蔡煥文醫師表示,「漏斗胸」是最常見的先天胸骨凹陷,根據統計,約每1000名兒童中就有2名患病。(記者董冠怡攝)

 

【健康新聞】15歲青少女駝背沒自信 原來是為掩飾「漏斗胸」更多內容都在 歡迎訂閱、按讚並開啟小鈴鐺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為非營利公益推廣性質頻道,主旨為推廣乳癌教育以及乳癌防治宣導

【健康新聞】15歲青少女駝背沒自信 原來是為掩飾「漏斗胸」乳獲新生照護E計畫-提供您各種乳癌相關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ng-Wen Lai 的頭像
    Hung-Wen Lai

    賴鴻文醫師部落格:賴鴻文醫學天地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