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拒當「少奶奶」》隆乳、乳房重建6大風險 術前3重

(不管是隆乳或是乳房重建,術前都應充分了解風險,術後要定期追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乳房攝影搭乳房超音波 提高診斷準確率本文轉載自 自由健康網 記者 邱芷柔 報導 

為了塑造身材曲線,越來越多人選擇隆乳來獲得傲人胸圍,此外,隨著乳癌年輕化,除了切除病灶,不少患者希望透過乳房重建找回自信,醫師提醒,無論是疾病或外觀考量,植入前,應充分了解其風險,術後3至5年應做影像學檢查追蹤。

術後3至5年 應回診影像學檢查

台北榮總外科部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蕭福尹表示,乳房植入物可分為2大類,生理食鹽水填充及矽膠填充,可從腋下、乳暈周圍、乳房下方皺摺、肚臍或癌症治療的原傷口等植入。乳房植入會有胸部不對稱、莢膜攣縮、植入物移位或滲漏破裂、組織鈣化、乳頭與乳房皮膚感覺異常、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罹病率增加等6大風險,若超過1年還出現「延遲性腫脹」也屬不正常,應儘速就醫。

蕭福尹說,莢膜攣縮是身體保護機制,植入物放進乳房後,莢膜會慢慢緊縮,讓外來物的體積愈小愈好,因此可能導致乳房變形,除了不美觀還可能伴隨疼痛情形,需要手術治療處理,也曾發生患者植入後20年至30年才出現滲漏。

蕭福尹提到,BIA-ALCL發生率約1/2000至1/80000,台灣曾有個案植入後約8至10年發生,典型症狀為「延遲性血清腫」,國外有些個案是摸到腫塊,或腋下淋巴結腫脹,因此術後1年出現腫脹或腫塊就要特別小心,也建議植入後,每2至3年進行影像學檢查。

術後1年突發腫脹 淋巴癌警訊速回診

◎乳房植入手術術前需注意3大重點:

●找合格專科醫師,與醫師詳談手術必要性、步驟、風險及可能的不良反應。

●使用經衛福部核准的植入物,可查詢食藥署許可證資料庫。

●詳細閱讀手術同意書,可參考衛福部提供的手術同意書範本。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也提醒,乳房植入物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由矽膠彈性外殼填充等滲透壓生理食鹽水,或填充具黏彈性的矽膠組成,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適當的形狀及尺寸,因屬長期植入人體的醫療器材,植入前,應充分了解其風險,並審慎評估對自身帶來的影響。

【健康新聞】拒當「少奶奶」》隆乳、乳房重建6大風險 術前3重

(乳房植入物可分為兩大類,生理食鹽水及矽膠填充。圖取自自由健康網)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停經針劑後如何減少骨質流失 更多內容都在乳癌教育防治講座 歡迎訂閱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停經針劑後如何減少骨質流失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為非營利公益推廣性質頻道
主旨為推廣乳癌教育以及乳癌防治宣導
喜歡歡迎訂閱按讚以及分享本頻道 

【乳癌教育防治講座】停經針劑後如何減少骨質流失 乳獲新生照護e計畫-『乳癌線上電子書 』提供您各種乳癌相關資訊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