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乳房腫塊,就醫已癌末!醫:前期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9

【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年輕女性摸到乳房有硬塊,可能因為害怕開刀、乳房外觀改變而選擇視而不見;不過醫師提醒,輕忽乳房硬塊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其實,早期發現乳癌並及早治療,除了對乳房外觀影響相對較小,存活率幾乎高達9成;若持續拖延病情、不就醫治療,可能會因為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等其他器官,導致5年內的存活率大幅減少。

一名40歲女性在2年前摸到左乳房有腫塊,但是不以為意;後在2021年初發現乳房腫塊已變大、變硬,並且在左腋下發現硬結節,由於害怕開刀及有後遺症,還是未前往就醫;直至半年前,因為乳房硬塊部分皮膚出現潰瘍並滲出膿血,且易感到頭暈、體重迅速下降才前往就醫,發現腫塊潰瘍已大到10公分,確診左乳管癌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與肺部,無法開刀處理。

 

此名女患者因工作不順,長期憂鬱,又常熬夜吃油炸食物,本身有乳癌風險因子,其實在兩年前摸到乳房硬塊時就應就醫治療,如今只能靠中西醫合併的治療方式延續生命。

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在2020年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且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位。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隨著癌症年輕化,45歲以下的女性乳癌患者已佔罹患乳癌總人數32%,不滿40歲的患者比例也高達14.8%

 

醫師指出發生乳癌時,並非一定會在乳房摸到腫塊,主要是因為乳癌細胞是由乳房細胞多個基因片段產生變異,這些變異容易促使癌細胞在乳房腫瘤很小或摸不到時產生轉移。雖然小腫瘤不見得能在觸診時發現,但是定期自我觸診,卻能察覺到乳房細微變化,以便早期發生異狀。


癌症第3期後,5年內存活率銳減
根據衛福部統計,各期乳癌存活率如下:

 

乳癌分期

5年存活率平均值

0

97.7%

1

95.7%

2

89.1%

3

72.3%

4

25.7%

 


0-2期的乳癌5年內的存活率幾乎高達9成,最好在0-2期時發現,預後狀況較佳;另外,醫師提醒,即使已經就醫治療,仍要把乳癌當作慢性病持續追蹤,以免日後復發。而即使得到乳癌第四期也不要絕望,只要好好和醫生配合,由於目前醫療很進步,乳癌有很多可以治療的方式。


得到乳癌後應先開刀還是化療?


如何決定開刀和化療的先後順序,是許多乳癌患者心中的疑問。早期乳癌治療準則是「手術優先」,但現在已經治療順序已有調整。江坤俊醫師在節目中提到,順序沒有絕對,乳癌的治療要採「個人化」治療。

術前輔助治療(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在把乳房癌化部位切除前所做的治療,包括化療、標靶治療、電療或用荷爾蒙治療等方式,目的在於「縮小腫瘤」,以利將來進行乳房保留手術。

目前對於乳癌病程第二期以上、腫瘤大於2公分,且種類為三陰性或HER2陽姓的乳癌患者,會建議先化療再進行手術。由於化療會幫助縮小腫瘤,對於腫瘤較大的患者,不僅在手術時比較容易切除腫瘤,也可能因為腫瘤範圍縮小,減少乳房大範圍的切除;另一方面,術前化療也可以讓醫生更方便觀察藥物對腫瘤的療效

至於「先化療再手術」是否一定優於傳統的「術後輔助性化療」?傳統一般是以「外科手術」搭配「輔助治療」為主流,其中輔助性標靶或化療的目的,在於殺死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以及減少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的機率。根據過去一系列的大型研究指出,兩者並無存活率以及局部復發率的顯著差異,不過就乳房保留觀點上來看,術前輔助治療確實有臨床價值。

適合先化療後開刀的患者包含以下四類:

1.   腫瘤已併發潰瘍或呈現發炎性乳癌者

2.   腫瘤大於5公分

3.   腫瘤介於2-5公分且有意願做乳房保留手術者

4.   腋下淋巴結有轉移者

 

採用先化療再開刀的方式也不完全只有優點,產生的病發症包括淋巴沾黏,會讓手術時較困難;不過,技術好的醫生仍可克服這項困難,不足以成為困擾。

 

圖文節錄自早安健康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