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登載於2010.09.24台灣時報】 文/賴鴻文
「醫師!甚麼是鈣化點?要不要緊?是不是惡性的?需不需要開刀?」這是在門診跟患者解釋乳房攝影報告時,患者常會問到的一個問題。還有些民眾反應很直接:『我又沒有吃鈣片或是喝豆漿,乳房怎麼會鈣化﹖』。隨著女性朋友對乳癌篩檢的重視,再加上國健局大力推廣,許多人接受乳房攝影後發現有鈣化點的情形。到底甚麼是鈣化點 ?要不要緊? 這是多人同樣的問題。
乳房鈣化點主要是乳房組織內的鈣化物以鈣鹽形式存在,而在接受乳房X光攝影時呈相而被發現,而有些較粗大的鈣化點也可經由乳房超音波偵測到。鈣化點本身並不是一個疾病,重要的是鈣化點周圍的病灶才是重點!很多良性情形會有伴隨鈣化產生,如血管鈣化、纖維腺瘤產生鈣化、或受傷後乳腺脂肪細胞壞死而產生鈣化等等…。雖然乳房鈣化點大部分是良性疾病所引起,但是鈣化影像也可能是乳癌的表現方法之一,如:乳癌細胞或其分泌物壞死後所造成的鈣化點。
分辨良性或惡性乳房鈣化點,可從乳房攝影片中鈣化點的形狀、分佈情形及鈣化點周圍是否合併腫塊或乳腺組織密度變化等因素來看。一般良性鈣化點形狀多為圓形、爆米花狀、茶杯形,分佈上也比較均勻或對稱;惡性鈣化點常具有不規則的外型,如分岔形狀(branching)、線形(linear)等,在分佈上以成促聚集(cluster)或延著乳管形成線狀分佈等。良性鈣化點臨床上採定期追蹤即可,一般在特定時間內乳房X光攝影沒有任何變化則惡性的機率極低。對於懷疑異常的鈣化點,如果超音波清析可見或同時合併乳房腫塊這時可以直接從乳房超音波引導下進行組織切片,但許多顯微鈣化點乳房超音波常偵測不到,就需要以乳房攝影定位取出懷疑組織。臨床上鈣化點之所以重要在於-部份早期的乳癌可以藉由異常鈣化點的表現而被乳房攝影偵測出來,其中又以原位癌(第零期乳癌)所佔比例最高。早期乳癌,尤其是原位癌的預後十分良好,這也是政府大力提倡乳房攝影篩檢及超音波檢,所希望得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 乳癌預防及篩檢整合中心 主任、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