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憂復發 放鬆心情助抗癌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5日電)乳癌患者常面臨轉移復發的擔憂和煎熬,醫師說,8成早期發現乳癌的患者,約2、3成可能面臨復發轉移,轉移性乳癌治療重在保有生活品質,病人應放鬆心情,有助抗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下午舉行「活得漂亮˙過得精彩–轉移性乳癌繪本故事徵文比賽」分享會,得獎的病友分享生命故事,讓轉移或復發性乳癌的患者,看到不同姊妹人生中的同樣挑戰,得到更多信心,也讓抗癌路走得不會寂寞。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說,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萬1305名乳癌患者,其中約6%在初次確診病情已轉移,晚期乳癌患者人數約2成。目前由於篩檢推動及醫藥進展,乳癌5年平均存活率已達87.2%,但其餘8成早期發現的患者,每4人就有1人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多年後,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
他說,對抗早期乳癌的做法是積極除惡,但對晚期乳癌則希望能和癌細胞「和平共處」,希望可以控制腫瘤面積、緩解腫瘤症狀、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提供病人最佳生活品質等。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常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醫師說,根據美國治療指引,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病人需要使用化療的族群為使用過三線荷爾蒙療法但效果不佳、有嚴重內臟轉移者,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承受化療的不適。目前也有口服藥物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生活品質惡化。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說,轉移或復發性乳癌患者,在面對疾病過程中,心理壓力往往比初次得知罹癌還大,病友們可能在發現腫瘤後的生氣、憂鬱、接受、再次發現的沮喪情緒中,不斷的重複循環。
她說,根據研究顯示,對復發的恐懼會造成癌症患者憂鬱且降低生活品質,並且以較年輕、已婚、有小孩等患者,恐懼程度較高;另外研究也發現,將自己視為是「腫瘤患者」的女性,恐懼程度是把自己當一般人的女性的4倍,在身體對抗乳癌的同時,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如何「走出來」,除了外部支持系統協助也要靠癌友自助。10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