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痛又害羞...我國婦女乳癌篩檢率偏低
2016-07-04 19:24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乳癌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2013年十大癌症整體發生率下滑,乳癌卻大幅上升,新發病達1萬1281人,較前一年每10萬人發生率增加3.2人;但全國乳癌篩檢率僅38.5%,相較韓國58%、美國70%明顯偏低,婦女怕痛、擔心輻射劑量危險、害羞成篩檢率低主因。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1979到2013年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11.9人攀升至69.1人,死亡率也近乎成長2倍,尤其2014年四癌篩檢裡,乳癌篩檢率最低38.5%,子宮頸癌最高70%、口腔癌54%、大腸癌43%,從2012年篩檢率32.5%、2013年36%到2014年的38.5%,成長幅度緩慢,逾半數婦女仍未受檢。
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台北醫院副院長指出,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與國人飲食西化、運動量低和缺乏體重控制有關;國內雖自2004年開始,免費提供45歲以上,及滿40歲有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但東方女性保守,害羞展現乳房接受檢查、擔心受檢壓扁乳房的疼痛或輻射劑量等,多持觀望態度。
癌症基金會董事長說,定期篩檢可發現早期個案,治癒率逾9成。依台大公衛研究所教授最新調查,針對國健署提供全台1999到2009年,曾參與政府免費篩檢婦女計142萬9890名進行結果追蹤,發現參與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的婦女,比起未做定檢或一般理學檢查者,二期以上乳癌發生率下降3成、死亡率降低4成,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乳房鈣化點或腫瘤,賴基銘認為,降低乳癌發生率、死亡率必須提高篩檢率逾60%,增加篩檢便利性、加強衛教宣導和針對高危險族群、高齡社區到府巡迴篩檢等;近期醫界也呼籲,東方女性乳腺多屬緻密性組織,有時會造成乳房X光攝影判讀靈敏度下降,超音波輔助檢查也應列入篩檢項目。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表示,目前併用超音波檢查經醫師評估需要才會進一步受檢,但列入定期篩檢項目,除須經費外,目前尚無國家併用兩種方式進行篩檢,國際也缺乏研究證實能降低乳癌發生率、死亡率。 乳癌防治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醫院主任表示,乳房X光攝影由放射師進行,但超音波攝影需由專業醫師照影做判讀,單次檢查15至30分鐘,醫護人力負擔也是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