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賀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VOL.05

賴鴻文 醫師



治療晚期乳癌為甚麼要特別提出來為大家講解?

在以前認為手術是最重要的,患者都會選擇可以開刀的醫師問診。現在很多藥物治療發展的很好。以及大家對腫瘤的治療觀念的改變,目前很多的治療方式都是先做輔助性治療。手術反而放在後半段才執行。

醫師常在門診跟病人講解,請患者先做全身性的評估。如果只是局部的腫瘤,醫師會跟患者討論;考慮是不是先開刀?如果今天已經有明顯的,肺部、肝臟、骨頭轉移。那開刀就不是最重要的首要治療原則。

手術能夠治療的,只是局部的病灶,對遠端轉移的病人,可能要用輔助性藥物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整個荷爾蒙治療進展的方向:

以前講荷蒙治療好像沒有什麼重要的內容,最主要是因為1980年代沒什麼藥物可以選擇,最早1977年開始只有泰莫西芬,到了2000年開始有芳香環酶抑制劑的產生。

2000年時賴醫師去台北榮總當住院醫師,那時候照顧病人都是開泰莫西芬藥物來治療。那時候芳香環酶抑制劑也才剛出來,甚至健保都沒有給付。

一直到2002年法洛德產生出來,這個藥物 大家形容為蒙塵的珍珠。以前剛出來效果沒有那麼理想又需要自費,到後來2012年的諾曼癌素加癌伏妥開始有二線治療上使用的成績。

2015年就是CDK4/6廣泛使用愛乳適跟芳香環酶抑制劑。

2015~2018年出現「CDK 4/6」, 之後一直不斷地產生到目前有很多新的藥物出來,進入到一個荷爾蒙治療的戰國時代。過去這30年,荷爾蒙藥物治療的近展是非常快速的。

所以說反而以前很多動不動就復發、轉移的病人醫師都會讓病人打化療。現在常在門診跟患者解釋說,妳可以用第二線藥物或第三線,因為2015年之後,有很多藥物的產生,都是歸功於製藥業、研究家,及很多患者參加臨床試驗才有辦法產生。

所以醫師在門診會跟病人解釋:有臨床試驗要請問患者有沒有意願參加?並不是說要把患者當白老鼠,而是真的很多時候很需要有研究的數據,才知道藥物有沒有效。

所以很多時候 病患目前的使用藥物,要歸功於很多前輩與抗癌鬥士願意犧牲奉獻。才得到新的結果使醫療成果讓大家知道。

目前醫師在治療荷爾蒙陽性乳癌的觀念,第一點:只要沒有立即的生命風險。是沒有立即馬上必要繼續接受化療。第二點:可以先嘗試三線的荷爾蒙治療。

轉移不代表病患馬上就立即有生命風險。(***當然有黃疸可能就有立即生命風險)

 

假設病人只有單獨一到兩顆肝轉移的情況,整個生命徵象穩定 肝功能正常,是沒有立即的生命風險。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越早使用情況下藥物的反應越高,到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的之後,藥物的有效比例會降低。

所以說一開始病患在使用時候,比較容易看到有效果。

第二線、第三線治療之後有效的反應比例會減少。這是它的特性

再來是反應的時間:

第一個藥物使用之後 它有效反應時間是:一年到一年半(18個月)

假設妳第一線沒有效之後換到第二線治療,它有效的比例會減少到4成左右。

第二個藥更換後的使用的有效時間可能是6個月

第三個藥換下去可能為:不到6個月,就要再換下個藥物。

 

這跟腫瘤生長的特性很相像,為甚麼有這種特性?

我們用簡單的圖片讓大家理解,一開始癌細胞是很複雜的。就跟很多都是乳癌患者的狀況很類似,每個病人的年紀、性別、家庭成員或多或少都不一樣。

癌細胞也是一樣: 1公分的癌細胞,就是1乘以109次方的癌細胞。

任何第四期,醫師就認為是晚期乳癌,腫瘤本身就是有異質性很高的特性。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