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肺腺癌別等死 把握當下一圓夢想

 

 

 

 

 

 

 

 

 

 

 

 

 

 

 

罹患癌症,是不幸,但是,站在治癌專業醫師的角度看,轉念之間,卻可能是一種「Blessing(祝福)」,或許這樣的說法,容易讓人難以接受,也以為是否醫師瘋了,拿罹癌患者來開玩笑;不過細細品味「上天讓這些患者可以預期未來、規劃未來,然後去追逐夢想,充實生命的每一刻,你不覺得是一種祝福嗎?」有此見解醫師的這一句話,或許就讓人豁然開朗了!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劉興璟在門診接觸過數以千計的罹癌患者,也與這一些患者共同面對「生與死」的人生課題;令他最感欣慰的是,當許多患者乍聞罹癌出現悲觀的念頭,不再對人生抱持希望,似乎只是在等待死亡降臨之時,但是,經過他的苦心開導,重新燃起患者的生存意志,決定把握當下,每一天都要活的更精彩!

罹患肺腺癌不怕 積極治療不放棄

劉興璟醫師表示,門診中有一位年屆8旬的黃奶奶,5年前被確診罹患肺腺癌第四期及腦轉移,聽聞此惡耗,黃奶奶立刻放聲大哭,覺得人生無望,直接交待兒孫要好好處理自己的後事,還叨叨絮絮的唸著自己還有多少事沒做,一瞬間完全化為烏有,只能在家裡等死。

由於不忍心看到患者對人生失去希望,於是,劉興璟醫師特別花費許多時間和黃奶奶溝通,強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以降低對於治療的恐懼,並建議黃奶奶接受EGFR基因檢測,漸漸地,黃奶奶被醫師的話感動了。5年來服用在台上市10年的標靶藥物,只偶爾產生一些皮疹副作用,但是,她卻發現每天都活的很開心、充滿新希望。


 

現在的黃奶奶奶,真的很不一樣,每天早起去種菜,並和老厝邊下棋、喝茶,和孫兒輩鬥鬥嘴,她感性的說:「以前總覺得這些事很瑣碎,現在我懂得這些都是自己的福氣。像我種的這有機蔬菜,希望更多人吃到,身體更健康,所以,我每個月都會拿著這些有機菜,從新竹到台北來找劉醫生,說謝謝啦!」

罹患肺腺癌新突破 基因檢測有效治療

還有一位令人動容的案例,主角是一80多歲的老爺爺,更是一位圓夢高手。劉興璟醫師表示,患者也是肺腺癌晚期患者,歷經手術、化療、放療而不以為苦,有一天老爺爺跟全家宣布自己要圓作家的夢想,從那一天起,他用了半年的時間,把自己在青海當兵的經歷,歷經中日抗戰、國民黨撤退來台等甘苦和轉念的人生經歷,化成一字一句集結成冊,出版人生的第一本書,實現畢生的願望!

劉興璟醫師表示,雖然肺癌一直居於國人十大死因,但是在肺腺癌治療已走向個人化醫療的趨勢,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選擇較合適的治療方法,若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呈陰性者,則可以化學治療來控制癌細胞蔓延轉移,EGFR檢測呈陽性者,則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目前有少數病患的存活期間已突破10年。

除了靠有效藥物延長存活期,罹癌患者也需要珍惜每一天,把「活著」視為一種正向的「祝福」,劉興璟醫師強調,晚期肺腺癌患者不應悲觀,目前醫界對於肺腺癌治療選擇非常多元,不論是化療、放療或是標靶治療副作用的處理皆有卓越的進步,除了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之外,更能延長存活期。

治療以及忍耐病痛並非疾病過程的全部,罹癌後仍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一定要秉持原來的生活態度,積極地到處走走看看、拜訪老友、體驗人生,或是完成過去一直想要實現的夢想,去實踐生命的價值,這樣的罹癌人生也可以是揮灑的彩筆!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