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為大家介紹病友常見問題中的
擔心復發、轉移,怎麼辦?
影片版請點下方連結
病友常見問題:擔心復發、轉移,怎麼辦?
本文 作者 賴鴻文醫師
患者常常會問醫師:會不會復發?要不要抽癌指標檢查?
乳癌開完刀; 化療; 放療告一段落,開始服用標靶藥和荷爾蒙治療,進入追蹤期,很多癌友會問醫師或個管師:「要怎麼做,才能不復發、不轉移?」
疾病會復發轉移的成因;其實相當復雜。
主要醫師常常一定會跟病人表示:一定要戒菸!
另外是不要喝酒;要戒酒!
還要早睡早起(作息正常)
以上這三個原因是主要癌症會復發的機轉
很多東西不見得有一個很明確的關聯。
也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癌症。
也不會認為說你一定是做錯什麼事情。
對這個每次門診都會碰到的問題醫師表示:
「我常跟病人說不是因為你過去做錯什麼或吃錯什麼?所以導致乳癌。」
也不是某些(特定)原因才會導致病情復發。
至於病人常常問的「是不是沒有吃藥就會復發?」也沒有百分之百的關聯。
有些病人都很按時規定服藥;打化療該做治療也是做了,但是還是復發。
有些病人不見得有遵循這些東西(定期吃藥與做治療),但是也沒有復發。
同樣的,我也不認為你現在需要做什麼很大的改變,才能避免復發或轉移。
乳癌是生命中一段插曲,做完治療,按時回診蹤,儘快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就好。」
這是醫師目前會跟患者鼓勵的話。
到底要怎麼預防乳癌的復發與轉移?
的確,預防乳癌復發或轉移,首要功課就是「定期追蹤檢查」。
患者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定期回來門診跟做一些相關的檢查。
最常見就是安排肺部X光;看肺部有沒有轉移。
還有做肝臟超音波,看肝臟有沒有轉移?
做骨骼掃描看骨骼有沒有轉移?
另外會做乳房攝影、超音波;看局部有沒有復發?
有些患者會到門診來問;可不可以抽癌指標?
臺灣目前最常見的癌指標一個是CEA與CA153與CA125;這三種癌指標。
癌指標指的定義是得到癌症後,指數爬升。
乳癌手術與治療完又下降,在追蹤的過程中假設沒有復發,它要平隱的低於正常值。
如果一旦又復發;指數又會往上跑。這是比較正確又有用的癌指標。
很多的病人在門診診斷有乳癌時,癌指標都是正常;那這些癌指標就失去了,正確癌指標應該要有的角色。
醫師常跟病人表示不用一直抽血;因為癌指標不是很準確。當然有些病人診斷乳癌時
癌指標比較高,確實疾病比較嚴重,他的癌指標就會比較高。
那疾病比較好的時候指標就下降,就是有意義的指標。
坊間生技公司在推自費癌指標,一次檢查就幾萬塊幾萬塊(費用不便宜)。
所以在門診不會跟患者表示;一定要抽血抽癌指標。
因為自費的價格並不便宜;醫師也是幫患者精心打算。
乳癌追蹤最重要的是要依據患者狀況擬定計劃,一般來說,治療後頭二年會是追蹤最密集的時期,
例如醫師會要求患者每三個月回診,進行問診乳房觸診、定期影像追蹤等都是必須的例行檢查。
二年後仍會考慮患者的腫瘤期數與復發風險,部份低風險患者可延長到每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
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決定之後的追蹤計劃。重要的是如果有其他的問題就可以盡早發現並治療。
遵循醫囑配合治療和追蹤,不只能早期發現異狀、降低復發風險,
還能改善因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併發症,更是醫師檢視病人狀況,更新與調整治療計劃的時機。
多位乳房外科醫師不約而同指出,飲食均衡的營養、持續運動
、回去原來的生活角色和工作,是癌友能為自已做的事。一般癌症患者常見工作停掉;
生活產生改變,整個家庭一團亂。醫師會希望病友能回歸原本生活的樣子,原本的工作能持續做。
當然自已的身體要好好保持;有個定位在。比較不會失去自已的生活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