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營養價值高、低熱量、高蛋白、富含大豆異黃酮與鈣質的豆腐,是非常適合日常飲食的健康食材。(圖取自photo AC)
本文轉載自自由健康網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涼拌豆腐、皮蛋豆腐、炸豆腐、麻婆豆腐等豆腐料理讓人食指大動,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指出,富含大豆異黃酮的豆腐還能預防乳癌、大腸癌、肺腺癌。營養價值高、低熱量、高蛋白、富含大豆異黃酮與鈣質的豆腐,是非常適合日常飲食的健康食材,也是最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
洪泰雄說明,豆腐為一種大豆製品,富含大豆異黃酮,其化學結構與人體雌激素相似,因此在體內可發揮植物雌激素的作用,該特性使豆腐在預防多種癌症方面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特別是乳癌、大腸癌和肺腺癌。
豆腐與乳癌預防
洪泰雄指出,多項研究顯示,亞洲女性(特別是日本和台灣)因攝取較多大豆製品,其乳癌發生率比歐美女性低20-30%,而這與長期攝取豆腐等大豆製品密切相關。
洪泰雄說明,大豆異黃酮能與體內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競爭性地阻止人體內較強的雌激素與受體結合,從而減少乳癌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同時有抗氧化與抗炎作用,降低體內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而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能調節細胞凋亡,促進乳癌細胞的程序性死亡,使異常細胞較難增殖。
學者說明,大豆異黃酮能與體內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競爭性地阻止人體內較強的雌激素與受體結合,從而減少乳癌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圖取自photo AC)
豆腐與大腸癌預防
洪泰雄分享,2020年發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長期攝取豆腐的人,其大腸癌發生率降低約20%。另一篇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亞洲人飲食中的大豆異黃酮攝取量與大腸癌風險呈負相關,即攝取量越高,風險越低。
洪泰雄說明,大豆異黃酮能促進腸道內的益生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增生,抑制壞菌(如腸道內的致癌菌叢),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風險。此外,大腸癌的發生往往與慢性發炎有關,而豆腐中的異黃酮能降低腸道發炎反應,減少癌變風險。
學者指出,大腸癌的發生往往與慢性發炎有關,而豆腐中的異黃酮能降低腸道發炎反應,減少癌變風險。(圖取自photo AC)
豆腐與肺腺癌預防
洪泰雄提到,2022年《Nutrients》期刊的研究指出,攝取較高量大豆異黃酮的女性,其肺腺癌風險比攝取較少者低30%。另一項針對亞洲人群的調查發現,經常攝取豆腐(每週至少3-5次)的人,肺腺癌發生率顯著降低。
洪泰雄說,肺腺癌與環境毒素(如空氣污染、吸菸)密切相關,而這些因素會造成體內自由基累積,導致細胞突變。豆腐中的異黃酮具有強效抗氧化作用,能減少自由基對肺部細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