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董延齡 吃蔬果、多運動 養生先從飲食開始

 

工商時報【林淑惠】

知名中醫師董延齡,高齡79歲,行醫超過50年,小時候還曾因為身體虛弱、差點在戰亂中病死,後來靠著中醫調養體質,不但讓自己常保健康、也以行醫多年的中醫救了不少人。

24年次的他,祖籍山東,父親是魯南名醫,從小家境並不寬裕;跟著政府遷台後,因為身體不好,便參加中醫檢定考試、特考;有一年,一連考了四個大考,考取之後,反而累到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死掉。

為何走上中醫之路?其實是無心插柳,民國50多年時,台灣爆發一場豬瘟型感冒,不少人遍尋名醫都治不好,當時,一位與他同樣在郵局上班的同事也趕上流行,生病許久,看了許多醫生都治不好,請他幫忙看一看,結果他只開了兩副藥帖、叫同事溫熱之後服下,結果「效若桴鼓,覆杯而愈」。

就這樣口耳相傳,找他治感冒的人愈來愈多,因此而治癒的人也不少,這次經驗給了他很大的啟示,決定要把中醫學得更好,並且把以前在家鄉時、老祖宗編的許多醫療精華「心法」仔細鑽研。

他曾在郵政總局及考試院做過駐診醫師,在立法院駐診時間更長達28年,許多立委、政壇人物都曾經是他的病人。從事臨床醫療近50年,被尊稱為「國醫」,在中醫業界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保健要訣 飲食第一

他把行醫經驗寫成「保健要訣」,放在診所的掛號處上方,所有一進診所的人,都能馬上看到這帖養生「藥」方:「飲食應適量,營養求均衡;睡眠要充分,排泄需暢通;運動恆為貴,居處宜清靜;衣著隨時序,交遊擇良朋;慾望能有節,處世尚和平;心情常愉快、思想須純正、工作當努力,愛國盡忠誠,養成好習慣,身心保安寧」。

「保健要訣」開門見山第一訣,就是飲食要適量;他認為,養生,要先從飲食開始做起,很多病痛,都是源自於飲食上的錯誤;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人所居住的環境就是五蘊(金木水火土),指的就是五種能量,金代表凝聚的力量;木代表外展的力量,也就是指宇宙的大力量;水是向下行的力量;火是指向上的力量、代表氣;土是平衡的力量。

他說,五蘊就好比魚在水裡一樣,水的流速、水壓、溫度、有毒沒毒對魚都會有影響,這就像人所生存的環境,空氣、氣溫、氣壓,對人必然也都有影響。

中醫的保養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強調治病,包括黃經內經在內的四大經典全部都在強調養生,而且,第一章節就講保健,而不是生病開始就吃藥。董延齡認為,上天附予身體自然的免疫力,所以,有些病、不必刻意治療就會自然痊癒,因為天地之間存在著自然的療能,但最重要的是,要養好自己的身體,正氣足、邪氣就不來。

現代人常患的高血壓之苦,董延齡傳授一個急救的方法,如果自覺血壓過高到脖子緊、甚至意識有點不清楚,把縫衣針拿來、用火稍微烤一下,把指尖的肉捏起來、在出現紅點處稍用縫衣針刺一下、放出一點血出來,就能紓緩高血壓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十指放血」急救法。

現代人常患的胃食道逆流,董延齡在很小的時候就為此所苦,其實,在他看來,是跟吃的食物有關,很多患者本身的胃屬於寒性體質,吃了甜食之後,咽喉處有一個控制賁門的功能失靈,使得胃液向上跑。

對於體質虛寒、腸胃功能比較不好的人,他建議不吃冰的水果,喝水也多喝溫開水、多吃蔬菜、水果,特別挑選適合自己體質的蔬果,例如,橘子在咳嗽時暫時不要吃。

他舉自己為例,自幼腸胃不好的他,體質虛寒,所以從來不吃冰過的水果;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一定回溫之後才拿來吃。喝水也只喝溫水,而且多吃青菜,少吃豬牛羊肉,魚肉倒是經常吃。

他還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腸胃保健方法,一早起來,用仰臥起坐的姿勢先躺在床上,開始先「踩腳踏車」,然後再以左右腳互搓距離膝蓋外側凹陷處四脂的胃經穴道,再以雙手抱小腳前後搖動。

另外,他習慣運動前喝一大杯溫水,此外,睡眠是人體的充電時間,他建議每天睡足六小時,且最好在晚上11點前就寢。

多運動、多蔬果、多喝溫開水、睡眠充足之外,靜坐也可以穩定情緒,亦有益健康。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