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癌症死亡時鐘快轉18秒

 

 

 

 

 

 

 

 

 

 

癌症時鐘的速度又撥快!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癌症連續32年蟬聯十大死因的榜首,每天發生123例,平均每11分44秒就有1人死亡,較101年快了18秒、每日增3人。另就癌症種類分析,整體的標準化死亡率有下降的趨勢,但胰臟癌、口腔癌和食道癌略呈上升。


 

死神逼近!去年每11分44秒多1人癌死

10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4萬4791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9.0%,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口130.4人,比去年微降0.7%,較92年下降8.9%。不過,癌症死亡時鐘卻持續撥快,從92年的14分55秒、101年的12分2秒,加速變成102年的11分44秒,死神的腳程在十年縮短了3分11秒,令人震驚。

若就各癌症死亡率排名,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房癌、(5)口腔癌、(6)前列腺(攝護腺)癌、(7)胃癌、(8)胰臟癌、(9)食道癌、(10)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進一步分析,發現上述癌症的標準化死亡率與取年比較多呈下降,但胰臟癌、口腔癌和食道癌卻有微幅上升的現象。

癌症死亡率下降 歸功早期篩檢和醫藥進步

國民健康署癌症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癌症死亡時鐘撥快,主要與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增加有關;口腔癌和食道癌的死亡率較去年上升,推估可能是菸酒檳榔的宣導防治效果尚未顯現,因為近幾年經過衛教宣導,菸酒檳榔的使用率確實有下降,但成果要實際展現在數據上,可能需更長期甚至20年。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醫師表示,癌症死亡率下降是好事,顯示癌症醫學技術的進步,包括癌症篩檢和標靶藥物,確實能發揮早期發現和治療、提高存活率的效果。

3癌死亡率略升 菸酒、高油飲食恐是主因

至於口腔癌、食道癌和胰臟癌的標準化死亡率上升部分,賴基銘醫師分析,口腔癌的主要致癌因子是菸酒和檳榔,雖然目前政府有提供免費的篩檢服務,但口腔癌是包括乳癌、大腸癌和子宮頸癌在內,四癌篩檢中成效最差,原因可能與高危險族群多為卡車司機,常因工作而疏於檢查有關,長期疏忽易導致疾病惡化。

食道癌初期症狀多以喉嚨卡卡、吞嚥困難呈現,徵兆不明顯,容易被忽略,需經自費做胃鏡檢查才能發現,國人篩檢意願不高。除此之外,食道癌的發生也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除了菸酒檳榔之外,醃漬類食物也是致癌因子。

更難被察覺的是胰臟癌,賴基銘醫師表示,胰臟癌難以被早期發現,成因不明,但推估也和高油脂飲食有關。他提醒無論是哪一種癌症,民眾都應該要遠離菸酒檳榔,不攝取高油脂食物,避免大魚大肉,日常飲食有所節制,多吃新鮮蔬果提升抗氧化能力,並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降低罹癌風險。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