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學治療及副作用 

 

    化學治療是使用抗癌藥物來維持健康或緩解病痛。癌症治療的方法主要可分為三個方式︰外科手術切除、局部放射線照射以及使用藥物的化學治療。化學藥物的治療可為主要的治療或是輔助的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癌症的機轉主要是利用對細胞生長的抑制而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效果。但化學藥物也可能因類似的機轉傷害了正常細胞,造成病人的不良反應。在此簡單介紹一般常見的化學治療方式、副作用及照護注意事項,提供患者及家屬相關資訊,以減輕化學治療帶來的焦慮及因應相關問題。

化學治療的目的:

1.   治療癌症。

2.   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3.   殺死原發或轉移的腫瘤細胞。

4.   緩解腫瘤引起不適。

化學治療的方法:

    口服:經由藥丸、膠囊或藥水的方式給予。

  注射方式:

1.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2.靜脈注射:手部或前臂周邊靜脈直接注射;

               經由手術方式植入皮下注射器,藥物由此直接注射。

   3.腰椎間注射:針對淋巴癌、白血病患者。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疲倦/貧血】
     化學治療抑制骨髓製造紅血球的功能,而紅血球負責攜帶氧氣到身體各部位。如果紅血球太少,身體組織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工作,這種情形稱為貧血。

  貧血的症狀:容易疲倦、虛弱、頭暈、臉色蒼白、活動時容易喘。

  處理方法:

1.   充分的休息,晚上多睡一點,白天也可以小睡片刻。

2.   限制活動量,不要過於勞累。

3.   請家人或朋友協助處理一些事情,如協助照顧小孩、購物、做家事或開車等。

4.   均衡飲食,如有問題可諮詢營養師。

5.   坐下或躺下時動作要放慢,預防眩暈造成意外;下床時可在床邊做一會兒。

6.   必要時需要先『輸血治療』。

 

【感染/白血球太少】
      化學治療會抑制骨髓製造白血球,若人體白血球減少抵抗力就會降低,變得容易受到感染。常見感染管道,包括:口腔、皮膚、肺臟、泌尿道、直腸及生殖道。

  感染的症狀:發燒、寒顫、腹痛、喉嚨痛、口腔紅腫及咳嗽等。

  預防方法:

1.   經常洗手。

2.   避免到密閉空間公共場所或接觸有感冒、痲疹、水痘等有傳染性的人。

3.   使用指甲刀、剪刀、針器或菜刀時避免傷害到皮膚。

4.   保持口腔清潔,避免黏膜及牙齦受損。

5.   每天洗澡採淋浴方式,並更換衣物。

6.   輕輕拍乾皮膚,避免用力摩擦。

7.   皮膚乾燥易裂,可使用乳液或凡士林。

8.   飲食原則:新鮮、乾淨、煮熟,避免吃生食,如:生菜沙拉。

9.   避免便秘發生。

 


【凝血功能障礙/血小太少】
      化學治療會抑制骨髓製造血小板,而血小板功能是幫助止血,若血小板減少,就較平常會更容易流血或出現瘀青現象。

      血小板減少症狀:

     可能皮下點狀出血、傷口不易止血、流鼻血、大便中帶血、血尿。

      血小板減少注意事項:

1.   未經醫師同意勿任意服用藥物,包括阿斯匹靈或其他止痛藥。

2.   不要飲用任何含酒精性飲料。

3.   輕輕擤鼻涕,若發生流鼻血時可在眉間或鼻樑處冰敷15分鐘。

4.   使用指甲刀、剪刀、針器或菜刀時避免傷害到皮膚。

5.   使用電動刮鬍刀取代傳統刮刀。

6.   勿進食太硬或纖維粗的食物,如花生、核桃、杏仁或蔬菜梗部份。

7.   家中減少障礙物,如:地毯、腳墊,且勿赤腳走路,避免滑倒受傷。

8.   點滴拔除或抽血後,需加壓5-10分中,直到不再出血才可放開。

 



【口腔問題】
      化學治療可能會引起口腔黏膜紅腫、乾燥、灼熱感、水泡、白斑、疼痛或吞嚥困難,甚至於感染或出血。

      預防及處理方法:

1.   每天需在鏡子前,用手電筒檢查口腔黏膜變化。

2.   每天起床、睡前及每餐飯後,選擇軟毛或兒童牙刷輕輕刷牙,使用前可用溫水浸泡5-10分鐘軟化刷毛,以減少口腔黏膜磨損。

3.   選擇含氟牙膏,以減少蛀牙發生。

4.   刷牙及吃完東西時,請選擇無刺激性漱口水,每次含漱20cc,時間約30秒至一分鐘左右。

5.   避免過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食用軟質、流質或冰冷食物。

6.   避免抽煙、喝酒。

7.   多喝開水。

8.   若嗜中性白血球低於1000個、血小板低於5萬個、牙齦腫脹或潰瘍則不可使用牙線,可選擇口腔海綿潔牙棒代替牙刷,以免造成出血。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可能會在治療前、治療中或治療後數小時甚至數天時發生。

     處理方法:

1.   高致吐性化學藥物治療前會給予止吐藥物。

2.   飲食採少量多餐。

3.   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如:牛奶、布丁、奶昔、蒸蛋…等。

4.   避免太硬或油膩、油炸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

5.   嘔吐後需清潔口腔,以免氣味不好引發再次嘔吐。

6.   必要時醫師會開立止吐藥或針劑。

 

【便秘】

    處理方法:

1.   多攝取水分並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習慣。

2.   多吃高纖食物,如:全麥麵包、麥片、地瓜、蔬菜、水果等。

3.   在體力許可下,可做適當活動,如:散步。

4.   必要時由醫師開立軟便劑服用。

 

【腹瀉】

    處理方法:

1.   少量多餐。改吃低纖維食物,如:白麵包、白米飯、麵條、無皮水果(瓜果類)、蛋、馬鈴薯泥、蔬菜濃湯、無皮雞肉。

2.   避免咖啡、濃茶及甜食、油炸、油膩或刺激性食物。

3.   多攝取水分以補充腹瀉所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最好飲用溫和的流質,如:蘋果汁、開水、運動飲料、時鹽水、清湯。

4.   保持肛門口周圍皮膚清潔,大便後用清水將肛門口清洗並輕輕拭乾。

 

【毛髮問題】

  有些化學治療藥物會造成毛髮脫落現象,但這些都是暫時性的,大多數會再長出來。

    處理方法:

1.   使用溫和性的洗髮精及軟毛梳子。

2.   吹頭髮時溫度不要太高。

3.    不要使用髮捲來定型。

4.   勿染髮或燙髮。

5.   如頭髮量稀疏,可使用洋傘、帽子或圍巾,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頭皮。

 


【皮膚問題】

    化學藥物經靜脈注射後,沿靜脈走向的皮膚會變黑、乾燥及指甲變黑或變脆。變黑部分通常在治療結束後的幾個月內會稍微消退。

   處理方法:

1.   避免太陽光照射,外出可穿長袖、撐洋傘、戴帽子或擦防曬乳液等。

2.   指甲常修剪。(洗碗時須戴手套)

 

化學藥物外滲及照護注意事項:
    化學藥物外滲是指化學藥物經由靜脈注射時不慎漏至皮下組織,引起化學性蜂窩組織炎。組織損害的嚴重程度與藥物的種類、濃度、滲漏的量和時間有關。

 

   外滲症狀:
  是指注射部位有局部疼痛、腫脹、麻刺感、皮膚發紅,接著潰瘍、感染與壞死。

   外滲的處理方法:

1.   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停止注射。

2.   依醫護人員指示,於外滲發生的24-48小時內,在注射部位冷敷或熱敷3-4/天,每次20分鐘,以減少腫脹、灼熱、刺痛感。

 

   外滲照護注意事項:

1.   可使用枕頭抬高患部以減輕腫脹。

2.   穿寬鬆衣物,避免患部受壓迫。

3.   洗澡採淋浴,避免患部碰到水,如不慎噴到水則立即輕輕拭乾。

4.   保護患部,避免日曬。

 

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副護理長‧朱若梅
出處:癌症防治季刊第十二期 卓越癌症護理
Posted:2013.02.01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