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變元凶!肝氣鬱結不是胸部脹痛,從4個部位自我檢查

【早安健康/李軍紅(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 

 

女人99%的疾病都是氣出來的
每天保持好心情,就能疏泄肝氣,即便沒吃藥,生活帶給身體的創傷也會自癒。

 

 

每年驚蟄(按: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指太陽到達黃經三四五度時。在公曆為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過後,很多人會明顯感到自己變得易煩躁、易怒,這是春季肝氣盛的緣故。如果我們不注意調理,也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肝氣盛就會變成肝陽上亢,情緒就會變得起伏不定,那些平時就患有高血壓的病人更容易誘發眩暈症,女性則最易誘發乳腺疾病。

我在門診遇過很多女性,靠吃三七粉來調理身體。但很多人都在亂吃,根本沒有掌握好用量、服用方法,也沒根據體質用藥。其實,如果能正確使用三七,女性的乳腺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調理。
人有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七情可以致病,如怒傷肝,喜傷心,驚、恐傷腎,悲傷肺,思傷脾。
其實調節七情主靠肝,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肝主疏泄。也可以說,肝是身體內最大的一個交通樞紐,身體的各個臟器是否暢通都需要肝疏泄,肝的疏泄性能是否正常始終,和一個字關係最密切,那就是「通」。

有人說,女人心眼小,動不動就著急、生氣,所以容易生病。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著急、生氣,最容易形成結氣。如漢代《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中指出:「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意思就是導致女性的疾病有三個原因,一是虛,二是冷,三是氣,把「結氣」列為三大病因之一。

結氣,結的是肝氣。 
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承擔的責任跟煩惱也越來越多。下班要輔導孩子的功課,再忙、再累也要洗衣服、做飯,一樣也不能少,還要留意老公和哪個女人關係密切,生怕他發生外遇,這能說是心眼小嗎?這是女人對家的依賴和責任感,在離婚率這麼高的今天,生氣肯定是家常便飯。

生氣就是怒,把這個字拆開細看,女、又、心形成怒。為什麼經常發怒就會傷肝?當你生氣的時候,先脅下脹滿疼痛,兩脅就像壓了塊大石頭,一個勁兒的長出氣,而右脅下就是肝區,這就是肝區脹滿疼痛,痛不定位。

本來,自己心裡生氣已經夠苦了,為什麼嘴裡也苦得像吃黃連?
肝氣鬱結有個非常容易判斷的方法,就是嘴苦。這是因為肝木克脾土的緣故,這時候的肝就像是一把利斧,而脾土就像嬌嫩的小樹苗,一斧頭下去,哪裡還有什麼生機?脾胃相連,苦是因為影響到了自己的胃口,消化功能異常,自然會覺得嘴苦。

如果情緒長期得不到緩和,最終,肝氣鬱結導致乳房有腫塊。很多女性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如果總是吵架生氣,原本乳腺有問題的地方就容易加重;不生氣,心情愉快時,不用吃藥,腫塊也會慢慢減小,但小歸小,能澈底消下去的卻很少。

生不生氣是由肝決定的,如果說你的脾氣不好,總是因各方面原因引起肝氣不順,在這樣的情況下,乳房腫塊這個「氣結」也會越長越多,時間長了還會纖維化,這麼一來,會更難消下去,需要靠消導之類的中成藥,比如百消丹、乳安片、乳癖消等來疏肝理氣,軟堅散結。
 

 

四招自測法,確認肝氣是否鬱結
簡單來說,判斷自己的肝氣是否有問題,有四種方法。

第一,脅脹。要跟胸部脹滿區別開來,常有女性月經要來的前幾天感覺胸脹,但月經來後,胸脹就會消失,這很正常,這不是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的脹痛不是胸部,而是兩側脅下,脅下脹滿,甚至有刺痛,痛不定位,一會兒這裡痛,一會兒那裡痛,這也跟肋間神經的分布有關,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脅肋脹滿疼痛。
第二,嘴苦。這是因為肝氣旺盛滋生肝火,克伐脾胃,進而影響消化。而經常性的嘴苦,就跟吃了黃連似的,苦得難受,這種人一般都愛嚼口香糖,一般早上起床後嘴苦更明顯。
第三,耳鳴。耳朵裡老是響,像蟬鳴一樣,而且兩個耳朵都響,這是因為肝陽上擾清竅導致的,清竅其中就有耳朵。

 

第四,眼乾澀、眼脹,甚至是短暫的視物不清。眼睛乾澀時,會需要經常點氯化鈉或珍珠明目眼藥水保健。眼乾澀、眼脹,眼肌就容易疲勞,人就打不起精神,易困,但睡覺還不踏實,還容易做噩夢。

如果出現以上四種狀況,那就是身體在提醒你體內肝氣鬱結了。為什麼?

肝臟這個器官很重要,像醣、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膽汁等,都需要透過肝臟來合成。

中醫講肝「體陰而用陽」,意思就是肝臟本身要靠陰血滋養。陽,就是升發、疏泄的功能,所以肝氣要通,不能堵、不能結,就像環狀道路或交流道,不通就會亂(生病)。
不通的時候,脅下的肝區就會脹滿。我們都說肝膽相照,其實就是母病及子,影響了膽汁的排泄,從而出現嘴苦的症狀。

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可以克脾土,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生氣了,就沒胃口吃飯,消化液分泌不正常也會嘴苦,所以說肝就像是一把利斧,而脾土就像是一個嬌嫩的小樹苗,一斧頭下去,就會傷及無辜。

肝氣鬱結的人為什麼會耳鳴?耳鳴需要區分兩種:一種是蟬鳴音,就像夏天蟬叫聲一樣刺耳,這種蟬鳴音就像在你耳朵上響著,揮不去也趕不走。工作忙時感覺不出來,就怕一個人靜下來時,越響越煩,越煩越沒辦法好好休息,這是肝氣出現問題;另一種是像機器的轟隆聲,一點也不清楚,昏昏沉沉的,這是腎虛引起的耳鳴。

如果診斷為神經性耳鳴,西藥常會用腦血管擴張劑、神經調節劑治療,但中醫治療重在疏肝理氣。我前面說過肝「體陰而用陽」,而所謂的肝陽上亢,亢就是過,需要把過旺的肝陽按下去,耳鳴就能得到緩解。

肝氣過旺,會眼乾澀、發脹。過度發脾氣耗傷肝陽,起初氣很足,理直氣壯,但蔫(按:唸作ㄋㄧㄢ,指精神委靡不振)下來的時候,出現手腳心熱、盜汗、甚至四肢乏力、腰腿痠軟,這是因為肝腎同源,所以怒先傷肝,然後累及到腎。肝在上為上游,腎在下為下游,上游受到汙染,下游自然也難逃厄運。

綜合上述一些症狀,我們歸納肝氣鬱結:脹,肝氣滯;口苦,肝氣鬱;耳鳴、頭昏、噩夢,則是肝陽上亢;腰痠痛、五心煩熱、盜汗是肝腎虛。

也就是說,滯、鬱、亢、虛是病在肝的四大要素,明白了病因,選擇性的口服一些中成藥丸調理,或是吃一些保肝的藥,能緩解這四種狀況。

圖文取自早安健康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