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長期食用堅果,乳癌復發率降低52%

 

【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108年最新癌症時鐘出爐,女性乳癌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飆升最快,在21年來人數成長超過2.5倍,更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一名。經過手術後,許多患者仍擔心癌細胞會復發,究竟我們是否能藉由日常飲食做起,減少乳癌復發的機率呢?近期有研究指出,若平時攝取堅果作為輔助,將可以大幅降低乳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

研究:長期食用堅果,乳癌復發率降低52%

根據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報導,一項2021年由來自美國范德比大學醫學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舒曉歐教授(Dr. Xiao-Ou Shu)及其研究團隊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研究指出,經常食用堅果,如花生、核桃、杏仁、開心果等,可以幫助降低長期罹患乳腺癌患者高達一半的及復發率以及死亡率。

研究人員分析來自上海乳腺癌生存研究中心,共計3449名長期罹患乳腺癌的患者,分析患者在確診後5年內的堅果攝取量,和患者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s, OS),以及無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之間的關係,平均隨訪年數為8.27年,最後發現,攝取較多堅果的組別,其罹患乳癌的死亡率降低28%,復發率甚至降低達52%

堅果中多酚、不飽和脂肪酸可幫助抑制腸胃道發炎及細胞癌化

為何吃堅果可以幫助對抗癌症?研究人員將其抗癌的特性歸因於堅果當中所富含的多酚(polyphenol)以及不飽和脂肪酸,因為這些物質有助於增加腸道中特定的細菌,幫助抑制腸道發炎以及腫瘤的形成。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堅果也可以幫助降低體內胰島素的分泌,而許多癌症的發生,正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失調所引發

吃多少堅果對身體好?下一頁記起來以免吃錯發胖!

過去另一項曾刊登於《癌症整合治療》期刊的研究發現,胰島素與癌細胞之間的關係,可能和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罹患代謝症候群時,體內的發炎物質容易增加,進而使全身產生慢性發炎反應,會促使癌細胞的生長,提高罹癌的風險。

堅果不易刺激血糖上升及胰島素分泌,有助減少癌細胞繁殖機會

日本小早川醫院院長小早川裕之曾表示,堅果的抗癌作用,應和堅果可以抑制胰島素的功用有關。他指出,如果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恐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血中的胰島素含量增加,將有利於癌細胞增殖。而堅果富含油脂,攝取油脂較不易讓血糖上升,也就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進而減少細胞癌化的風險

另外,雖然堅果有助於減少癌症復發機率;不過,衛福部提醒,由於堅果種子類的油脂含量較高,若當零食吃,吃太多也可能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肥胖上身。每日建議的攝取量,大約為5顆腰果、5顆杏仁,或10顆花生即足夠

 

圖文節錄自早安健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ng-Wen Lai 的頭像
    Hung-Wen Lai

    賴鴻文醫師部落格:賴鴻文醫學天地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