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乳癌發生機率飆升 全乳切除後該選擇乳房重建嗎?

女性罹患乳癌成長率高且有年輕化趨勢。圖/ingimage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20年十大癌症,乳癌位居第三位,但卻是女性癌症第一位,成長速度是十大癌症中最快的一項癌種,每36分鐘就有1位女性罹患乳癌。

 

乳癌發生年齡的高峰落在45歲到69歲間,近年發生年齡愈來愈年輕,藝人朱芯儀僅36歲罹患乳癌,而面對乳癌,最常被詢問的議題就是「乳房會被切除嗎?」

 

罹乳癌=需全乳切除? 目前治療主流是乳房保留手術

 

彰濱秀傳醫院副院長、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彭成康表示,過去認為乳房全切除手術能有效根治乳癌,加上乳房如果相對小,或屬於多發性病灶,過去大多採取全切除手術。隨著實證醫學研究證實,早期乳癌患者選擇接受全乳切除,或部分切除(乳房保留手術)合併放射治療,兩者長期的存活率相當,目前治療主流已經偏向是「乳房保留手術」。

 

不過,每位乳癌患者發現的期別不同,依照臨床研究數據,在台灣約有三至四成早期乳癌病患會選擇接受全乳切除手術,這些病患是適合接受立即乳房重建手術的族群(在同一次手術接受乳房切除及重建),但其中約只有一至二成會選擇接受立即乳房重建,其餘多數是選擇不重建或採取「延遲性重建」(指手術及其他輔助治療完成後再重建)。

 

不選擇接受立即乳房重建三大顧慮:自費、憂復發、心態未穩

 

乳癌若面臨全乳切除,已有多項研究顯示,會對女性心理產生嚴重的衝擊,因生理結構與他人不同,開始產生自我價值懷疑,進而影響生活、工作、社交。根據研究,全乳切除的女性發生憂鬱症的比率高達25%,每4人就有1人。

 

彭成康表示,乳房是女性的象徵,全乳切除後,女性不選擇立即重建,大致有三大顧慮,一是乳房重建手術需自費,價格落在10萬到30萬間、二是擔心乳房重建後,乳癌會復發、三是面對疾病後仍有各種擔心與害怕,不希望同時接受重建手術,增加身體負擔。

 

彭成康表示,乳房重建並不會影響癌症復發的機率,乳癌如果復發,可能發生在乳房的表淺皮膚或深層胸壁處,透過定期的身體檢查,以及例行性乳房超音波檢查都能即時發現,乳房重建也並不會影響檢查及偵測復發的品質,不會因此降低癌細胞復發偵測的機率。

 

乳房重建對於女性而言,是利大於弊,在醫療先進國家,女性若因病需全乳切除,接受乳房重建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對身心具高度幫助。

 

立即性重建與延遲性重建的差異在哪邊?

 

早期乳癌接受全乳切除後通常都建議採取「立即性重建」,彭成康解釋,立即性重建是指全乳切除後,立即接受義乳或是自體組織重建乳房。但礙於患者常見的三大顧慮,選擇接受立即重建的比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彭成康說,有意願重建乳房的患者,如果當下沒選擇立即性重建,平均會過二到三年完成所有乳癌療程後再決定是否進行延遲性重建。

 

立即性重建與延遲性重建的差別在於皮膚組織的契合度,切除乳房後立即重建,皮膚組織不會因為時間而有所變化,具有原本的形狀及柔軟度,乳頭以及乳暈的位置也能維持如過往,延遲性重建因為皮膚收縮,需再藉由手術恢復皮膚原本形狀,乳頭、乳暈位置也會有位移的情況。

 

彭成康表示,早期乳癌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都應該在手術前接受乳房重建相關諮詢,與醫師共同決定是否接受乳房重建,除非是年紀太大、心肺功能嚴重不佳、或是診斷時已是非常嚴重的晚期乳癌,其餘都能進行乳房重建。

 

乳房重建的材質該怎麼選擇? 重建後生活會受到限制嗎?

 

 

乳房重建採取義乳植入的重建方式。圖/彭成康醫師提供

乳房重建手術方式有二大類,一種是人工義乳,另一種是自體組織移植。人工義乳與隆乳使用的填充物相似,分為水滴形、圓形、絨毛面及光滑面等,可依照胸型或是個人喜好做選擇。自體組織移植多會選用腹壁肚臍以下的皮瓣組織,體積大也容易塑形。

 

 

自體組織移植乳房示意圖,安全性與滿意度都高。圖/彭成康醫師提供

 

彭成康表示,義乳相較於自體組織移植,比較擔心感染以及莢膜攣縮的併發症,絨毛面義乳是不用定期按摩也不會增加莢膜攣縮的機率,莢膜攣縮是指組織因為受傷後自我修復導致纖維化包覆在義乳周圍,嚴重的話會造成乳房變形,俗稱變成「石頭奶」,目前選擇產品非常多款,可在醫師建議下挑選最適合的義乳。

 

乳房重建後,義乳最怕發生感染,應避免抵抗力變差,當出現紅腫熱痛則需立即回診。其餘的生活作息都與一般人無異,可以如常做身體按摩,也能趴睡,除非是拿尖銳物刺進皮膚內讓義乳破裂,否則其餘都不會影響。

 

圖文取自聯合報元氣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ng-Wen Lai 的頭像
    Hung-Wen Lai

    賴鴻文醫師部落格:賴鴻文醫學天地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