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與乳房病變》壓力高降低免疫保護力弱易遭癌侵
台灣新生報作者: 【記者萬博超、陳敬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1月10日 上午12:00
醫師指出,情緒問題與腫瘤有一定的相關性。不少罹患癌症的患者和 家屬回想罹病前,確實感受過較大的壓力。儘管目前尚無實證研究直 接證明壓力與癌症的關,但是壓力過高降低免疫力,使人體自我保護 的能力削弱,體內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細胞的分裂和更新,過程中稍有 錯誤,形成癌細胞,有賴免疫系統辨識和清除,當免疫力弱化,癌細 胞才可能聚集,變成惡性腫瘤。情緒壓力確實可能與癌症相關。
情緒壓力問題持續太久可能影響正常免疫功能,另外有些免疫低下可 能是藥物所致。很多感染的病患本身大多有免疫功能低下問題,有些 患者長時間接受類固醇治療而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因此才受到伺機 性感染。不過免疫疾病大都必須接受免疫調節藥物的治療才能控制, 還是要耐心接受治療,才不會失控。
⋯⋯壓力與飲食問題被認為是癌症或乳房病變的重原因。飲食習慣逐漸西 化,熱量攝取增加,乳癌發生比率也逐漸攀高,成為女性發生率第一 的癌症。有些民眾認為,乳癌切掉就能治癒,但實際上非早期的乳癌 切除後仍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患者仍需與醫師配合後續治療。
醫師表示,剛得知罹患乳癌的患者,常無法接受染病事實,對於未來 會感到惶恐,擔心孩子與家人無人照料、焦慮乳房切除、害怕化療副 作用、恐懼生命消逝,雖然負面情緒不會加重病情,卻也引起許多沈 重壓力,部分女性因排斥檢查,反而未即時治療讓腫瘤持續發展。
不論檢查與醫療技術都有明顯進步,乳癌病症能在非常早期發現,用 最簡單的治療方式,將化療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達到最好的治療效 果,甚至不需要完全切除乳房,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但是害怕 罹患癌症現實,不敢規律檢查放任腫瘤發展,除治療效果隨著變差外 ,副作用影響也會跟著增加。
醫師強調,對癌症應逐漸轉變觀念,將它視為慢性病,尤其是乳癌, 及早治療能穩定病情甚至根除,但因為害怕擔心不接受檢查,反而錯 失治療黃金期,醫治方式也會跟著越來越複雜。
日前曾有新聞報導,一名乳癌患者因病引發嚴重憂鬱症,雖然身體完 全康復,心情卻長期無法平復;其實憂鬱情緒在所難免,但醫療不斷 進步,只要規律接受醫療,治療效果不會受到心情影響,醫師都會盡 力幫助患者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