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平區50歲孫姓婦人工作長期盯螢幕打字,下班後需照顧家人,多年來常感到暈眩,經社區診所初診罹患耳石脫落症,未料,治療半年後走路仍頭重腳輕、常感暈眩,由長安醫院查出罹患「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PPD)」,服用口服藥及前庭復健運動治療才緩解症狀。
孫婦工作及家庭照顧兩頭燒,多年來持續在通勤路途感到天旋地轉,治癒耳石脫落病症仍未停止眩暈,常感到頭重腳輕、走路不穩或有飄浮感,且在改變姿勢或看手機螢幕、視覺刺激時更加暈眩。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豫說,「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為持續存在超過3個月的非旋轉性頭暈,患者經常頭暈卻找不到病因,發作後對於認知空間、穩定平衡姿態難以適應,可能就是病兆。
由於孫婦曾有耳石脫落病史,根據病例統計約有25%患者曾經歷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等陣發性眩暈,後續3個月至1年內可能會發展成「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楊豫強調,若早期診斷並讓患者理解病因,結合口服藥及前庭復健運動治療,協助身體平衡系統回復正常運作,數月即可緩解頭暈症狀。
院方指出,PPPD為近年新定義的功能性疾病,源起自德國醫師診斷進出廣場感到暈眩「廣場眩暈症」,患者持續保持直立姿勢,或暴露移動複雜視覺環境感到頭暈,須儘早就醫治療。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