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毒齊發如何防?中醫師提點,趁「大寒」時節做好 4 件事就

明天就是「大寒」,終於走到 1 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約落在國曆 1 月 19 至 21 日之間,此時雖寒冷,但同時也代表冷冽的冬季即將過去,可以開始為來年春天做準備。

俗諺有云:「小寒大寒,冰冷成團」,說明大寒雖是冬季最嚴寒之時,但寒極必暖,陰極陽升,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跡象。因此,大寒養身保健要適應季節,由冬向春的轉變。

 

好好保暖,禦寒才能防病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俗話說「小寒大寒,防風禦寒」,可見大寒節氣養身保健英著重「禦寒防病」!隨著氣溫變化增減衣物,出門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防寒,除了預防風寒造成感冒,也能避開免疫負債造成的病毒侵擾。

天冷時,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如果防寒衣物穿得不夠,又時常進出室內外,溫差起伏易導致心肌梗塞發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出現不適,應即時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多多運動,動一動不生病

所謂「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顯示冬天養生絕對少不了「運動」。周宗翰建議,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可適當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進行輕度鍛鍊即可。

調養心神,心情舒暢就健康

周宗翰提醒,大寒時節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者。精神調養應注意不過喜、不過悲,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隨時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氣血和順,不擾亂體內閉藏的陽氣。

喝粥補身,滋陰潤燥食材佳

大寒與立春相接,飲食調養也要根據季節變化做調整。寒冬進補可吃滋補粥品,如羊肉蘿蔔粥、遠志棗仁粥等,並適當增添具有升散性質和滋陰潤燥的食物,像是麥冬、石斛等。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arrow
arrow

    Hung-Wen 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